您的位置:理財>正文
有序擴大養老第三支柱投資的產品范圍,滿足多樣化養老理財需求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2021-09-28 16:57:36

2.64億,這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辦公室公布的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這一占比18.70%的龐大人群,有著極為急迫的養老理財需求。有研究預計,未來五年我國以養老第三支柱——個人商業養老為主的長期資金規模將從目前約24萬億元增長至35萬億元。

央行期發布的 《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1)》提出,滿足不同群體需求,有序擴大養老第三支柱投資的產品范圍,允許銀行、基金、保險等各類具備條件的金融機構發揮自身行業特點,為第三支柱提供合適的養老金融產品。

養老金融產品現狀如何?銀行、保險機構如何布局?老年人又該如何養老理財?一個月內,養老第三支柱已銜枚疾走,“銀”“保”雙管齊下。

銀保監會9月10日宣布,自2021年9月15日起,工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武漢市和成都市,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和招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深圳市,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青島市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試點階段,單家試點機構養老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總規模限制在100億元以內。

明確五項要求

根據《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銀保監會對參與試點的四家銀行理財子公司提出五項要求。

一是應當充分發揮理財業務成熟穩健的資產配置優勢,創設符合長期養老需求和生命周期特點的養老理財產品,推動養老理財業務規范發展,積極拓寬居民財產收入渠道。

二是應當建立試點工作領導機制,明確各項職責,加強制度建設,保證必要資源投入,建立與養老理財相適應的治理架構、管理模式、投研能力和考核體系等。

三是應當嚴格按照理財業務現有制度和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要求,規范設計和發行養老理財產品,做好銷售管理、信息披露和投資者保護等工作,確保審慎合規展業,守住風險底線。

四是應當結合試點地區情況,穩妥有序開展試點,健全養老理財產品風險管理機制,實施非母行第三方獨立托管,引導形成長期穩定資金,探索跨周期投資模式。

五是應當規范養老理財產品名稱使用,持續清理名不符實的“養老”字樣理財產品。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配合做好養老理財產品信息登記和清理規范相關工作。《通知》要求,試點理財公司應當制定養老理財產品試點方案,報經銀保監會相關機構監管部門認可后,按照公募理財產品信息登記要求,于銷售前10個工作日,在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進行產品登記。每季度結束后5個工作日內,試點理財公司應向銀保監會及試點地區銀保監局報送試點工作進展情況。《通知》強調,銀保監會及試點地區銀保監局應當持續加大理財業務監督檢查力度,嚴肅懲處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的行為,維護養老金融市場良好秩序。

試點恰逢其時

記者了解到,我國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基本養老、企業(職業)年金和個人商業養老在內的養老保障三個支柱。第一支柱已覆蓋10億城鄉居民;第二支柱規模較小,只有約3000萬人;第三支柱則長期處于起步階段。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

銀保監會指出,試點工作有利于豐富第三支柱養老金融產品供給,培育投資者“長期投資長期收益、價值投資創造價值、審慎投資合理回報”理念,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養老需求。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俊生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將銀行業納入第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不僅有利于滿足第三支柱賬戶持有人不同的風險偏好,實現產品配置的互補,而且有助于加速整合統一賬戶臺的進程,迅速推廣普及第三支柱。

“銀行理財公司恰是進行養老金融產品試點的‘不二人選’。”光大理財相關負責人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一方面,出生于“商業銀行”的理財公司天然了解自己的客戶,貼投資者,從而可以更加準確地設計產品,將投資者的生命周期和長期養老需求相匹配,兼顧不同投資者的養老需求和風險偏好。另一方面,銀行理財能夠通過多資產、多策略的投資布局和產品的精細化管理,在市場波動中控制回撤,充分保障居民的養老金安全,保障投資者利益。

記者注意到,各試點理財公司早已開展養老理財布局,并對外公布了針對養老金融方面的戰略規劃和目標。

工銀理財表示,工銀理財將加快推進業務流程,明確產品設計、投資策略,與試點地區加強協作,做好充分的信息披露,通過第三方托管壓實風險隔離。

建信理財稱,將發揮銀行理財專業優勢,積極借鑒國內外優秀的財富管理經驗,創新推出定開與封閉系列養老理財產品,探索養老金融發展模式,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需求,助力我國養老第三支柱體系發展。

招銀理財表示,將按照試點工作要求并結合自身優勢與境內外養老投資經驗,設計推出多款不同策略方向的試點養老產品,滿足不同年齡階段的養老理財需求。

光大理財表示,將通過養老理財產品試點串聯起光大健康生態圈,如養老社區、養老保險、夕陽紅旅游等,圍繞金融、康養和醫療等方面,打造全鏈條養老金融產品。

拒絕養老噱頭

年來,不少機構打著“以房養老”“投資養老”“養老銀行”的幌子欺騙老年人,一些老年人因此血本無歸,使得部分老年人談“養老理財”色變。同時,此前多家銀行也曾發行了上百只養老理財產品,但大多有名無實。

在2020年金融街論壇上,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介紹,養老金融改革總的方針是“兩條腿走路”:一是抓現有業務規范,要正本清源,統一養老金融產品標準,清理名不符實產品;二是開展業務創新,大力發展真正具備養老功能的專業養老產品,包括養老儲蓄存款、養老理財基金、專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金等。

養老理財試點已經開啟,試點機構推出的產品將成為打擊養老噱頭的利器。那么,目前正規產品的進展如何呢?記者9月18日電話咨詢了4家試點機構,其客服均表示,目前養老理財產品具體信息還暫時未發布,可能10月份會有相關產品推出。

記者隨后登錄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下屬的中國理財網,在鑒別產品真偽項輸入“養老理財”進行查詢,查詢到理財產品名稱中含有“養老理財”的產品僅有8款,其中6款由建信理財發行,投資期限均在3年以上。

中國理財網相關負責人表示,與一般理財產品相比,養老理財產品的風險管理機制更加健全,實施非母行第三方獨立托管,產品投資期限較長。真正的養老理財產品在產品名稱及銷售文件中均有顯著的“養老理財產品”字樣進行標識。投資者可以通過試點機構網點、網站及手機APP查閱養老理財產品的詳細信息,也可以通過中國理財網進行查詢和比較。

中國理財網提醒,投資者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養老理財產品。一是要考慮自身養老需求,判斷是否需要進行長期養老投資;二是要考慮自身的資金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三是要結合自身風險偏好關注養老理財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選擇與自身風險情況相匹配的養老理財產品進行投資

在朱俊生看來,中老年群體風險偏好比較低,如何做好收益和穩健衡,不僅在產品設計上是很大的挑戰,投資者教育也是很大的挑戰,試點機構要對這一工作進行加強。

圖片新聞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投稿合作| 法律聲明|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 ? 2020 產經報道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907 001 7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