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明 周闖 記者龍躍梅)4月2日,記者從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以下簡稱熱科院南亞所)了解到,2020年以來,熱科院南亞所農業新材料團隊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小組(以下簡稱科特派小組)先后深入廣東省湛江市的雷州市、吳川市的對接村莊,開展當地特色產業技術需求調研和技術指導。科特派小組共開展技術推廣示范活動6次,開展農村特色產業發展科技需求調研活動5次,開辦技術培訓課程4次,培訓當地農民100多人次。
科特派小組在吳川市長岐鎮洪江村開展了農業科普課培訓講座,積極傳播農業科技知識,推廣農業新技術,推動科研成果在田間地頭落地生根。農村科技特派員楊子明博士向農戶詳細介紹了農業綠色發展的相關政策,講授了新型綠色農業投入品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并向農民朋友展示了科研團隊的研發成果;同時為當地番薯種植基地提供土壤養分分析和綠色種植建議報告,為提高番薯種植品質,推進番薯品牌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受到村民的歡迎和好評。
為推動鄉村蠶桑產業振興發展,提高農戶的收入水平,科特派小組聯合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學,多次到長岐鎮新聯村蠶桑種養扶貧基地開展產業技術需求調研、蠶桑種養與加工利用技術指導,解決了蠶桑資源利用率低和種養品質不穩定的問題。農村科技特派員還與長岐鎮人民政府和新聯村簽訂了《共建科技扶貧實踐基地協議》,形成了有效的政府引導,科研院所+高校+企業+農村合作社的“政產學研村”五位一體的科技服務鄉村振興合作模式。
為推動“水稻秸稈粉碎打捆—喂養肉牛”技術模式在農村應用,提高秸稈利用價值,科特派小組先后多次深入雷州市鄉村,對田間秸稈粉碎收集和資源化利用技術進行了推廣,為秸稈回收利用和提高當地農民的種養收入水平提供了技術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