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快訊
首頁 熱點 旅游 經濟 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 經濟>正文
重慶市創新專家服務機制,為鄉村可持續發展打下人才基礎
2021-09-28 10:38: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如何為鄉村振興持續導入人才,是基層亟待解答的一道“考題”。自2019年起,重慶探索組建新型專家服務團,通過“一團火”的集中式服務與“滿天星”的分散式長期服務相結合,形成“訂單式+項目化”的運行體系,使專家成為活躍在基層一線的智囊團,“點對點”服務于鄉村振興,有效支撐了本土優勢產業發展壯大,也為后續鄉村引才引智蹚出一條新路。

破解人才匱乏難題 創新專家服務機制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才,尤其需要專家人才。“但過去一直存在專家人才‘難下鄉’問題,基層優勢產業發展找不到專家,專家服務基層也沒有渠道,創新人才流動機制勢在必行。”重慶市人力社保局局長黎勇表示,2019年起重慶人社部門探索打造以項目化、訂單式運行的專家服務團機制,致力于找到解決鄉村人才困境的“秘鑰”。

專家服務鄉村,重在發揮其智力優勢。為此,重慶致力于為鄉村振興一線輸入“頭部人才”。專家服務團領銜專家由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國家級、市級專家擔任,領銜專家自選團隊成員,形成多層次、多元化、跨學科的團隊模式。在服務形式上,過去專家到基層服務往往較為“短平快”,尤其對中長周期產業發展支撐不足,重慶則力促專家服務團由集中式服務變為分散式長期服務,“點對點”提供支持。

“目前,專家服務團已形成較為成熟的‘項目化’運行模式,由基層發布需求訂單,專家團隊根據專業方向‘揭榜’,實現精準匹配;并由領銜專家組隊,開展‘組團式’服務。”重慶市人力社保局專業技術處處長易君說,迄今重慶已累計組織699名專家,組建起101個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奔赴35個區縣開展產業技術保障等工作。

為使專家服務團規范化運行,重慶市人力社保局還專門制定《重慶市專家服務團基層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文件。針對基層實際需求,從訂單發布、揭榜接單、項目立項、服務管理、服務評估等方面,完全實現“項目化”管理。

“專家要上崗服務必須公開競爭,考核完全由被幫扶單位來評定,確保了這一機制真正發揮實效。”易君說。

打造政策閉環,激發專家服務積極性,是重慶專家服務團機制運行的關鍵。重慶市人力社保局建立了完善的政策配套:為每個專家服務團配套5萬至20萬元經費,主要用于差旅費等支出,切實解決專家人才的后顧之憂;在職稱評定等方面對參與基層服務的專家人才予以傾斜;考核優秀的專家服務團可優先參與后續的“揭榜”,繼續服務基層。

技術賦能產業發展 帶動本土人才培養

幾年前,在開州區紫水鄉,由返鄉大學生創辦的重慶紫水豆制品有限公司吸納了30余名留守婦女就業,是當地有名的扶貧車間。但因缺乏人才與技術,保鮮問題長期無法解決,產品只能在附近區域銷售,公司發展遭遇瓶頸。

2019年,這家企業經向當地人力社保部門申報后,人社部門積極介入,引導重慶工商大學教授屠大偉團隊及時入駐幫扶,通過改善高溫滅菌技術將“紫水豆干”保質期延長至60天,助其拓展銷售半徑,并幫助建立食品檢驗檢測和質量管理體系,由此其銷售收入兩年內實現翻番。

“如果不是借助專家服務團,我們這類小企業很難得到行業權威專家的支持,也很難實現規范化生產經營。”該公司總經理牟韋說。

像這家食品企業一樣,一大批鄉村產業項目從專家服務中受益,發展基礎不斷夯實,并成為助推當地產業發展的“示范基地”與“樣板間”。據統計,在專家服務團指導下,重慶各地已累計建立茶園、果園、中藥材等示范基地15000余畝,輻射帶動周邊鄉鎮近4.7萬畝,并打造了城口雞鳴貢茶、萬州古紅桔等一批知名品牌。

在技術支撐之外,專家服務團還注重培養本土人才,累計培訓超過6000人次,“傳幫帶”作用凸顯。北碚區柳蔭鎮永興村發展桃李等產業,專家服務團自選苗環節即介入指導,帶領30多名村民掌握果樹種植技術。“從過去靠天吃飯,到現在技術傍身,我們發展產業更有信心。”永興村村支書韓聯均說。

“組團式”服務機制還注重在品牌打造、市場營銷等領域全面幫扶,筑牢鄉村振興基石。在永川區石松村,專家服務團協助打造優質農產品品牌,為該村設計申請的兩個商標注冊獲批;在渝北區金剛村,專家帶來秸稈樹盤覆蓋新技術,并應用智能化農機設備,打造新型生態智慧果園,助推農旅融合發展。

“通過建立鄉村引才引智新通道,兩年多來,上百個專家服務團、近700名專家人才扎根重慶鄉村基層,不斷為重點優勢產業發展保駕護航、提供支撐,為鄉村可持續發展打下產業和人才等方面的堅實基礎。”黎勇說。

受惠的還不僅僅是被幫扶的一方。多位專家告訴記者,原先由于平臺與渠道較為缺乏,專家人才以技術賦能鄉村產業發展遭遇阻滯。現如今,依托專家服務團,則能真正發揮技術優勢,使得研究成果切實惠及鄉村百姓,專家人才在助力鄉村振興中也倍感自豪。同時,借助于深入鄉村產業一線,依托大量的生產場景,相關技術及成果得到驗證并迭代、成熟,這對于研究活動也大有裨益。

強化公共服務幫扶 合力助推鄉村振興

《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了解到,專家服務團幫扶機制實施兩年來,在助力重慶鄉村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隨著鄉村振興大幕拉開,廣大鄉村地區對教育、醫療、文化、規劃等公共服務要求持續提升。

“為此,專家服務團已組織重慶城區知名小學及幼兒園對口幫扶城口、巫溪等偏遠地區學校,并已取得實效,”易君說,“下一步將持續強化公共服務類幫扶,并在鄉村規劃等方面組織專家開展服務。”

同時,針對目前重慶部分地區存在的產業發展同質化、基層發展思路不清等問題,重慶人社部門則計劃進一步突出以專家服務團為主體發布產業或技術清單,由基層來“揭榜”的模式,把新技術、新產業、新理念持續輸出到鄉村地區。

為更好地開展專家服務工作、助力鄉村振興,基層干部、專家人才等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首先,鄉村產業發展尤其是一些種養殖項目周期較長,專家服務團機制宜長期運行,并在具體項目上酌情延長服務期限。

其次,在服務范圍上“由點及面”,從服務企業或項目轉向服務行業及地區。牟韋說,當前專家開展服務主要針對單個企業或項目,可依托行業協會、基層政府等作為橋梁,推動專家人才針對行業普遍技術難點等開展技術指導,提升服務效能。

最后,整合其他政府部門項目資源,形成助推鄉村振興的合力。重慶市農技總站副站長熊偉建議,宜整合科技、農業農村等部門的項目資金等資源,助力鄉村產業發展。多位專家也認為,專家服務團要聯合各方力量,開展重點農產品綜合利用研究,帶動人員返鄉創業、推動產業發展。

 
上一篇: 北京普惠健康保參保人數超190萬,今年投保即將截止
下一篇: 浙江自貿區推動電商快遞制度突破,前8月金華快遞業務量居全國第一
相關新聞
 
     欄目排行
  1. 重慶市創新專家服務機制,為鄉村可持續發展
  2. 北京普惠健康保參保人數超190萬,今年投保
  3. 中關村工業互聯網產業園預計2025年建成,年
  4. 四川省五大經濟區“十四五”規劃發布,強調
  5. 央地攜手將共建油氣產業園區,設石油裝備制
  6.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高峰論壇舉行,深探央地共
  7. 央行:去年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匯率指數同
  8. 北京通州區推出10家特色鄉村民宿,構建多元
  9. 中關村論壇-“智能+能源”論壇將發布六項應
  10. 中以碳中和創新合作論壇將啟,共議綠色低碳
     欄目推薦
  1. 粉絲經濟方興未艾 需要降降溫
  2. 以文體康旅融合實現了從單一到綜合的發展變
  3. 浙江鄉村美食的“破”與“立”
  4. 炒完鞋又開始"炒熊"了?為何突然刮起“熊”
  5. 自貿試驗區科技政策形成“西安研發、渭南制
  6. 大連高新區服務模式推新 “1+1+N”式包保服務
  7. 福州市將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如何加
  8. 海南自貿港重點園區去年區內實現營收同比增
  9. 河南禹州回應:正責令退還"違規收天然氣開
  10. 秦嶺大熊貓保護之路還很漫長……既是野戰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