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高端品牌?智能制造又該如何賦能高端品牌突破?日前,由瞭望智庫組織的“中國品牌的高端突破:智造轉型與品牌升級”課題研討會在京舉辦。
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會長、原國家質檢總局總工程師劉兆彬,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原司長高延敏,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相關負責人,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趙新利,慕思、華為、波司登、伊利、小仙燉等企業代表出席研討會。研討會由瞭望周刊社事業發展部總經理湯耀國和《財經國家周刊》副主編陳浩杰主持。
“高端品牌并不是標高價,更重要的是高價值的品牌。”慕思集團副董事長、總裁姚吉慶認為,高端品牌和中低端品牌的最大區別是倡導一種生活方式,向外輸出具有自身價值觀的文化標簽。
在他看來,中國擁有高端品牌誕生最好的土壤。這既得益于國家定調高質量發展,倡導共同富裕,對社會、企業的積極引導,也離不開如今消費觀念的升級——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給高端品牌的培育和發展提供了更多內在動力。
本次課題,劉兆彬研究提出了高端品牌的標準——“七高三權一偉大”。“七高”指高品質、高技術、高價值、高市場占有率、高顧客忠誠度、高持久度、高行業乃至全球影響力和領導力;“三權”指產品定價權、標準制定權和產品定制權;“一偉大”指受人尊敬的偉大企業。
“高端品牌的企業應該是標桿的企業,應當是受人尊敬的偉大企業,這個非常難。”劉兆彬說,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國家誕生了很多品牌,但是高端品牌不多,尤其是智能制造的高端品牌,還需要努力。
高延敏認為,我們應該投入更大的力量來探索智能制造推動品牌高端化之路,這是一個趨勢。
趙新利也表示,我國有很多實力非常強的企業,但品牌力較弱,二者需要平衡。從《財富》世界500強和世界品牌500強的榜單數據來看,2013年我國有95個企業在《財富》500強中,25個在品牌500強中,兩者差距70;到2020年,兩者差距增加到90。“我們的軟實力、品牌全球影響力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因此,抓住時代機遇,搶占智能制造新藍海,用智能化的思維培育和打造中國的高端品牌,對于中國制造企業來說尤為重要且緊迫。
“品牌的背后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數字化時代,不僅考驗著互聯網科技企業,也考驗著傳統企業。數字化是企業面向未來最大的確定性,通過十多年數字化發展,我們打通前端銷售、中端庫存、后端供應鏈全流程,實現從業人員精簡三分之二,勞動強度下降90%。”波司登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高德康表示。
華為中國區5G行業解決方案總監黎舒桂認為,5G不僅僅是通信行業的5G,也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社會。在用5G去助力智能制造升級的過程中,整個產業鏈需要一起努力去提升勢能,賦能千行百業,進而真正助力智能制造的高質量發展。
“希望在未來通過系統性創新、數字化能力、基礎科研的持續投入,讓中國更多的滋補食材能夠品牌化。”小仙燉副總裁張勇表示。
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智能制造發展在產業基礎、基礎能力、管理水平方面仍有瓶頸。如,目前高端芯片、高檔數控機床、高端生產設備以及CPU等核心零部件,還較大程度依賴進口。
因此,需要把品牌建設作為未來發展的一個核心驅動力,以品牌引領中國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高端品牌應該怎樣培育?劉兆彬認為,要使用智能化的思維和智能化的技術手段,強調“四個更加注重”。一是要更加注重智能化思維設計。二是更加注重智能化思維管理。三是更加注重智能化思維服務。最后,要更加注重智能化思維傳播。
對于培育高端品牌,高延敏建議,企業首先,應創建培育高端品牌的時間表、具體步驟、實施方案。其次,由于智能制造要求企業對研發設計進行更多投入,所以要特別重視人才,尤其是高精尖人才。此外,要通過不斷在智能制造領域研發創新,突破技術,實現產品、品牌升級。最后,要以解決痛點來推進高端品牌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