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科技快速發展,以移動支付為代表的數字金融服務已深度嵌入社會生活,在便利了交易與支付結算的同時,卻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突出表現為少數商戶圖方便只接受非現金支付、拒收人民幣硬幣甚至紙幣,給部分消費者帶來困擾。為維護人民幣法定貨幣地位和現金流通秩序,引導公眾自覺遵守法律法規,保護消費者權益,中國銀行業協會于10月27日向銀行業會員機構和社會各界發出倡議,包括維護人民幣法定貨幣地位、鼓勵人民幣多元化支付方式和諧發展等。
“消費者如果發現拒收或采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的行為,可通過消費者權益保護、城市政務熱線、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等各種渠道進行投訴、舉報。”中國銀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嚴格執行《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整治拒收現金的公告》的要求,如存在違規行為,要在期限內完成整改。“人民幣是法定貨幣,體現國家信用,非現金人民幣、現金人民幣都是人民幣的支付方式,保證人民幣現金的順暢流通是維護人民幣法定地位的基本要求。”
同時,還要鼓勵人民幣多元化支付方式和諧發展。一方面,金融機構既要鼓勵采用安全合法的非現金支付工具,也要維護正常的人民幣現金支付,保障金融消費者的支付方式選擇權;另一方面,要持續加強農村、山區等地區的支付環境“數字化升級”,消除支付領域數字鴻溝。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地域差異大、城鄉發展不平衡,消費者支付需求多種多樣,現金支付習慣和偏好仍然廣泛存在。因此,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深化網點轉型、助力提質增效的過程中,要重點關注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以及欠發達地區客戶群體的金融支付需求,既大力發展線上服務,也適當保留柜面服務和現金存取設施,保障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的權利,避免引起局部金融排斥現象。(郭子源)
“節假日期間,社會對資金特別是現金的需求也較為集中,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統籌做好營業網點安排,加強頭寸管理和資金調度,在確保現金供應和流通的基礎上,提高交通、旅游、餐飲、零售等行業的支付便利性。”上述負責人說,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要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提升流通中現金的整潔度和安全度,減輕消費者的用現顧慮。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