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季節性因素影響,10月信貸投放出現明顯回落,環比少增12102億元,但結構持續向好。
11月11日,央行發布的最新金融數據顯示,10月末,新增人民幣貸款6898億元,同比多增285億;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4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5493億元;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0.5%,增速比上月末低0.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2.1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9.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個和5.8個百分點。
今年三季度,中國經濟保持了穩定向好的積極態勢,各項宏觀經濟數據表現好于預期,貨幣政策直達性和精準性作用凸顯。近期央行提出允許宏觀杠桿率階段性上升,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預計,貨幣政策將保持數量的穩定,更加注重結構的優化,政策寬松難再加碼。鑒于海外疫情發展仍不明朗,國內經濟復蘇需要穩定的流動性支撐,未來央行將會有更多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逐步推廣,以期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符合新發展理念相關領域的支持力度。
季節性因素影響信貸增量明顯回落
央行數據顯示,10月末,新增人民幣貸款6898億元,同比多增285億。與9月份的數據相比,信貸增長出現“腰斬”。9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9萬億元。
光大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張旭認為,這主要是受到季節性因素的影響。過去諸年10月的信貸增量都會較9月明顯回落,這是正常的現象,今年亦不例外。人民幣貸款是社會融資規模的主要組成部分,信貸增長的季節性回落自然也體現在了社融數據中。
實際上,剔除季節性因素外,同比數據更能顯示出融資增長的穩定。數據顯示,10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2.9%,增速比上月末低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5個百分點。
張旭認為,自7月以來,信貸增速已連續多月保持在13%左右的水平,體現出實體經濟融資增長的穩定。
此外,信貸結構也持續向好:對公中長期貸款增長快于短期貸款,居民中長期貸款增長穩健,表內票據與非銀貸款受擠壓騰挪額度。數據顯示,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12萬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4.6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0.56萬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7.25萬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4720億元。
社融增速或為年內峰值
值得注意的是,10月社融存量增速繼續抬升,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債券融資和人民幣貸款所拉動。
央行數據顯示,10月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81.28萬億元,同比增長13.68%,較9月的13.54%進一步加快。
10月社融規模增量為1.4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5493億元。當月,政府債券凈融資4931億元,同比多3060億元。環比看,10月新增社融規模則顯著收縮,主因新增人民幣貸款環比出現季節性的大幅縮量,以及新增專項債發行進入收官階段。
張旭認為,隨著未來政府債券融資放緩,社融存量增速自然會回落。此外,10月M2增速由9月的10.9%回落至10.5%,也體現出貨幣增長的穩定,實體經濟的流動性既是夠用的,也沒有溢出來。
光大證券研究所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考慮到目前地方政府專項債步入尾聲,國債每月凈融資在4000億元左右,政府債券對社融的貢獻已明顯下降,若新增貸款按照去年同期水平測算,11~12月份社融增速將大概率維持在13.5%~13.7%區間內運行,即10月份社融存量增速有望成為年內峰值。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預計,11月新增信貸、社融規模將季節性反彈,同比也將保持多增勢頭,但信貸增速大幅回升難度較大,年底前將保持在13%左右。這意味著今年20萬億元新增貸款目標將順利完成,大幅超出的可能性也不大。
通脹風險升溫,貨幣政策穩定性有望延續
11月6日,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特殊時期的政策不能長期化,退出是遲早的,也是必需的,但是退出的時機和方式需要進行認真評估。下一步政策總體上繼續保持松緊適度,政策調整要基于對經濟狀況的準確評估,不能倉促、不能弱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果,另外也不能出現“政策懸崖”。
對此,市場普通預計,降準降息等貨幣寬松不會有,但短期收緊仍缺乏基本面支持,現階段貨幣政策穩定性有望延續。
王青認為,在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化帶動下,年底前金融總量擴張過程將整體進入收尾階段,壓降房地產融資、支持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的結構性特征則會愈發顯現。
11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10月CPI同比回落至0.5%,環比下降0.3%,其中食品CPI環比由漲轉降至-1.8%,非食品CPI環比上漲0.1%;PPI同比降幅穩定在-2.1%。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預計,明年二季度PPI存在上行風險,屆時需要關注可能的貨幣收緊風險。歷史上每一次貨幣政策收緊,都發生在綜合物價增速高企或者是加速上升時期。當前經濟復蘇延續,加上主要國家貨幣明顯超發,明年或將面臨再通脹的重啟。
貨幣也是影響通脹的重要指標,融資高增會推動PPI在未來持續走高。而PPI與核心物價的走勢高度相關,其回升將會推動非食品CPI價格同步走高。因而即便明年食品CPI價格漲幅回落,通脹風險仍有可能再度升溫。
姜超表示,以M1為例,由于貨幣從資金市場流入產品市場需要時間,M1同比增速大約領先PPI 10個月左右。2019年底以來,M1同比增速持續回升,也就對應著PPI自今年四季度開始持續回升的趨勢。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