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中國宏觀經濟走勢如何?應該采取什么經濟政策?
11日在北大發布的《中國經濟安全展望報告2021:疫情沖擊下的中國經濟安全形勢》指出,展望2021年,后疫情時代的中國經濟將迎來觸底反彈,經濟增速預計上漲至8.5%左右。
據悉,報告由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北京大學教授蘇劍主編,展望2021年中國經濟和世界形勢,并在房地產、糧食安全、碳中和等領域提出應對之策。
展望2021經濟:需求增速上漲動力強 供給面臨一定不確定性
需求方面,報告從消費、投資和進出口三個方面預判了2021年中國總需求的自然走勢。預計2021年消費、投資和進出口同比增速均會出現上漲。
具體來看,低基數效應、價格上調以及國內“穩消費、促內需”政策等因素支撐整體消費增速上漲;低基數效應和國內調結構政策的推動,投資增速有望進一步上漲;疫情影響邊際減弱、全球經濟逐步恢復、國內穩外貿政策出臺以及低基數效應共同助推出口增速提高;國內需求繼續恢復以及低基數效應共同支撐進口增速穩步提高。
總供給方面,受國際能源價格維持低位、減稅降費政策便利化改革、國內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利率的市場化改革、土地價格及房租下跌等影響,預計2021年總供給自然增速將呈現一定程度的擴張。但勞動力人口比重下降、老齡化問題加劇、國際形勢仍存較大不確定性以及新冠疫情的反復出現將對2021年的總供給自然增速造成一定程度的抑制。
經濟獻策:打好需求、供給、市場環境“組合拳”
報告對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自然走勢和政策目標進行了研判,自然走勢下(即沒有政策進一步干預下)2021年中國經濟將延續供給和需求“雙收縮”的局面。
對此,報告提出,擴張性需求管理為主、擴張性供給管理次之、擴張性市場環境管理為輔的政策組合。在需求管理政策方面,保持“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與“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相互配合、協同發力,結合需求側改革,共同實現擴張優質需求的目的;在供給管理政策方面,應繼續實施減稅降費政策,降低勞動力跨區域、跨行業流動的門檻,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利用外資程度;在市場環境管理政策方面,應突出市場的調節作用,并加強法制建設,減少人為干預,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貫性。
在房地產領域,報告指出,考慮到后疫情時代中國外部發展環境具有極大不確定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城鎮化的速度的放緩,居民收入增長放緩,從緊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成為常態化,房地產市場的潛在風險在加劇等風險,有必要從各方面加強潛在風險管理,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如何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報告認為,當前中國的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仍然是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主導的。為了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的能源結構消費將需從化石能源為主轉向非化石能源為主。碳密集度高的各種化石能源將逐步被減少使用,而水電,核電和可再生能源則會以更快的速度滲透到能源體系里去。((記者 暢帥帥)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