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密制度籠子,補齊規則短板,給市場畫出底線、描清紅線,這些是基礎性工作。監管部門明確整治重點,通過頂格處罰、行政指導、司法懲處等多種手段,形成有效震懾,構建起各地“一盤棋”的監管機制,不正當競爭行為就沒有了生存的空間。
據6月15日《經濟參考報》報道,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頻頻發聲,反壟斷執法機構密集“亮劍”,屢屢開出頂格罰單,“加強版”反不正當競爭執法風暴襲來。下一步,除了對數字經濟領域競爭失序問題進一步加強監管外,網絡經濟、醫藥醫療、教育培訓等領域將是重點整治對象。市場監管部門將依據價格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打出“組合拳”,對不正當競爭行為保持高壓態勢。
近年來,有關部門持續加大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打擊力度,釋放嚴監管、穩市場的強烈信號。不僅查辦案件、罰款數額不斷刷新,而且配套制度日趨完善——一方面,有針對性地出臺新政策,給模糊空間做出界定,清理灰色地帶,讓公眾明白消費;另一方面,通過行政指導、日常監管,為經營者畫紅線、明底線,規范不正當競爭行為,讓公眾放心消費。由此,一些廣為公眾詬病的消費亂象得到有效整治。
一段時期以來,我國個別行業、領域存在一些影響公眾消費感受的行為,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受到一定擠壓和損害,其中,尤以生活消費領域的亂象最為突出。比如,醫療美容服務行業的價格欺詐行為,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的虛假宣傳行為,網絡數字經濟領域的過度索權和廣告嵌套行為,預付卡消費行業的“自說自話”“跑路”行為等。這些現象的存在和泛濫,導致公平的市場環境無法得到有效維護,消費者的正當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護。
消費領域亂象的存在,有的是規則不明確造成的,如近年來熱度頗高的“互聯網+”等共享消費行業,較為普遍地存在定價規則不明確、明碼標價不規范等不當行為,背后反映的是市場規則的缺失;有的是監管滯后導致的,如預付卡消費“跑路”行為和醫療醫藥行業的價格虛高現象;有的是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不足造成的,不法經營者通過不正當競爭獲取的利益遠大于因違法行為被處罰受到的損失,即違法成本過低,這給了不法經營者“頂風作案”的勇氣。
讓消費者放心消費、公平消費,是市場經濟的應有法則。個別行業、領域消費亂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侵蝕了公平消費的基礎,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整治不正當競爭行為,規范個別行業、領域的失序行為,就是要營造公平、有序、健康的市場環境,確保經營和消費在公平的法治環境中進行。
織密制度籠子,補齊規則短板,給市場畫出底線、描清紅線,這些是基礎性工作。有了明明白白的底線和紅線,構建起如道路交通的清晰的標識線,消費者的放心消費、公平消費就有了依據。監管部門明確整治重點,通過頂格處罰、行政指導、司法懲處等多種手段,形成有效震懾,構建起各地“一盤棋”的監管機制,不正當競爭行為就沒有了生存的空間。
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強化價格監管,加強重點領域監管,強化競爭政策實施,持續改善消費環境,切實維護市場秩序,是市場監管領域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工作。緊盯熱點亂象,保持高壓態勢,營造讓消費者放心消費、公平消費的市場環境,相關部門必須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工人日報-中工網評論員 郭振綱)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