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汽車零部件企業“雙百強”(即全球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活動近日在北京召開。全球百強榜單,排在前五位企業依次是德國博世、日本電裝、德國大陸、中國濰柴集團以及德國采埃孚。中國百強榜,排在前五位的是濰柴集團、華域汽車、北京海納川、寧波均勝電子、寧德時代。
“‘雙百強’自2014年創辦以來,已經成長為最具影響力的汽車零部件行業排行榜之一。榜單充分反映了國內外汽車零部件產業競爭格局、品牌影響力、技術先進性和綜合盈利能力。雙百強榜對引領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對標國際先進企業、尋找技術差距、分析國際競爭格局有重要意義,為國際汽車行業深入了解中國零部件產業、尋找領先的中國合作伙伴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中國能源汽車傳播集團黨委副書記,中國能源汽車傳播集團董事、副董事長、總經理兼《中國汽車報》社長辛寧說。
據介紹,2021年,《中國汽車報》社歷時4個月,以2020年企業汽車零部件業務營業收入為唯一評價依據,對近500家企業的數據進行收集與核實。在德國蓓睿適管理咨詢公司的數據支持下,確保了數據來源的客觀性、準確性、真實性,最終制作完成了2021“雙百強”榜單。同時國際領先咨詢公司羅蘭貝格作為智力支持方,對2021“雙百強”榜單進行了深入解讀,編撰了白皮書。
今年的全球百強榜共有12家中國企業入圍,濰柴集團、華域汽車、北京海納川、寧波均勝電子、寧德時代、玉柴集團、廣汽部件、中航汽車、中策橡膠、法士特集團、中信戴卡、東風零部件集團,分別列百強榜的第4、第11、第29、第37、第48、第52、第56、第64、第67、第70、第90、第100位。值得一提的是,這12家上榜全球百強的中國零部件企業有8家較去年排位有提升,特別是法士特和玉柴集團,分別上升27位和22位。
今年上榜中國百強榜的企業中,零部件業務收入突破百億的有34家,較去年的31家又有所增加,濰柴集團更是突破兩千億元,達到了2493億元,華域汽車突破一千億元,達到1336億元。日照興業以23.43億元銷售額榮膺國內百強榜的第100名,去年的第100名數據是19.24億元。
數據顯示顯示,去年全球汽車銷量下滑,全球零部件百強企業營收整體下降超10%,但中國企業整體營收逆勢增長,占比提升至11%,全球排名提升明顯。
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伙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方寅亮對零部件行業的變化趨勢進行了深入解讀。他表示,2020年外部環境帶來汽車零部件行業變化。2020年中國汽車銷量穩固、商用車不降反增、新能源智能汽車發展且高端品牌逆勢上漲,推動零部件行業產生四大變化趨勢,分別是中國企業收入占比增加、研發投入占比加大、主營商用車企業收入增加、產品結構調整。
德國睿蓓適咨詢公司合伙人Jan Dannenberg(楊·丹能博格)表示,受去年疫情的影響,世界汽車供應商100強的總體銷量明顯回縮,盈利率下降超過50%。在全球汽車供應商100強中,只有8家實現效率增長,大部分增長的企業來自中國。十年前,只有一家企業能進入全球百強,十年后,每十家企業就有一家來自中國,即全球百強中有10%的企業來自中國,預計未來這個占比還將繼續增長。
辛寧表示,隨著電動技術和智能網聯技術的發展,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少龍頭企業轉型升級,成為新變革之下的擔當,引領行業發展。與此同時,國際零部件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更為膠著,面對電動化、智能化的到來也在大象轉身,希望繼續搶占新興市場。
從中國百強榜單中可以看到,行業內企業利潤率整體小幅增長,新能源和發動機板塊營收增長明顯,新能源營收、利潤齊升,且大力持續投入研發。傳統零部件企業增速瓶頸,企業正在加大研發投入緊抓新浪潮。新能源板塊已快速崛起,并購和研發兩大驅動,領先企業研發投入巨大;在發動機板塊,國六標準出臺、技術快速迭代升級,發動機國內替代進程加速,企業營收和研發投入相繼增長。特別值得關注的電子板塊,受疫情影響國外上游供應鏈不穩定,如芯片短缺,整體營收下降。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指出,截至目前,從芯片短缺影響的整車企業產能來看,各企業影響程度不一,影響跨度在3%-30%之間,預計2021年四季度緩解顯著。同時,原材料的上漲也直接導致了相關零部件價格的上漲,這給企業帶來了極大的成本壓力,極大地增加了企業利潤目標達成的風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