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經濟發展下行的壓力,深圳物管行業2020年逆勢發展,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大關。
日前,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委托深圳市物業管理行業協會開展調查并發布的《2020年度深圳市物業管理統計數據基本情況》,披露了上述最新數據。
深圳物管行業繼續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根據對1533家深圳物業企業的統計,全國在管物業項目達24030個,較2019年增加3439個;在管物業總建筑面積33.46億平方米,較2019年增加6.37億平方米;在管本市面積6.76億平方米,總在管規模是深圳本市近5倍;物業從業人員達68.13萬人,較2019年新增4.18萬個就業崗位。行業營業總收入達到1182.23億元,同比增加7.16%,提前完成了行業在“十三五”期間中設定的“千億”目標,邁進規模化發展階段。
分析認為,2020年,深圳市內辦公樓宇和工業園區類型的新接項目增多,在管外地項目數量和面積也增速較快,增幅分別達23.4%和27.4%。
2020年,在疫情沖擊和經濟下行的壓力下,深圳物管行業強勁反彈并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在管項目數量同比大幅增長,整體從業人員數量仍保持穩定增長趨勢。此外,2020年疫情初期,深圳在全國率先出臺“惠企十六條政策”,將物管企業納入補貼范疇,給予了行業發展堅強有力的支撐。
“數字化物業”開啟社區幸福生活
出入小區“刷一刷臉”就能無接觸式通過門禁、電梯等設備直達家門口;手機APP可足不出戶預約物業服務;小區消防設備故障,紅外報警系統會發信號到控制中心……這些數字化生活新方式已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社區。數據顯示,2020年深圳各小區/大廈智慧物業平臺的供給率均超60%,達到較高水平。
與此同時,物管行業積極協助政府更好統籌完成城市治理的各項任務,加速專項服務領域的優勝劣汰。2020年,以萬物云城為代表的“城市大管家”,先后與廈門鼓浪嶼、深圳坪山區等簽訂了城市服務合作協議,三年內落地百城的計劃加快推進。
除物業費的主營收入外,2020年,深圳物管企業多種經營創收額達171.46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14.5%,且連續兩年增長較大。分析認為,深圳物業企業積極開疆拓土,延伸服務鏈條,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多種經營模式創收的同時,縱深發展參與社區基層綜合治理,為提升社區這個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效能,發揮了積極作用。
深圳市物業管理行業協會會長曹陽表示,按照深圳打造智慧城市、物業城市的部署,深圳物管行業將重點從6個方面進行推進:資本助力,發揮行業發展“新效益”;人才引進,推動專業化物業管理發展;智慧助力,開啟“數字化物業”新時代;提質增效,打造“深圳物業”品牌效應;兼并收購,不斷拓展市場規模;多方創收,縱深推進物業城市建設,助力打造高質量“民生幸福標桿”“和美宜居幸福宜居家園”。
資本助力物管行業發展實現“新效益”
2020年,華潤集團、特發集團旗下物業企業分別登陸資本市場。截至當年12月,已上市的深圳物業企業達到8家,數量在全國居于領先。
數據顯示,隨著企業管理規模的不斷擴大,行業整體經濟收入水平也持續增長。截至2020年12月,深圳在管物業項目管理面積超過1億平方米的企業共有5家,其中在管項目管理面積超過2億平方米的企業有3家(萬物云、金地、彩生活);營業總收入超百億的企業有1家(萬物云),總營收在5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2家(中海、招商積余),超30億元的企業有6家。
在行業龍頭快速成長的同時,行業里的中小微企業也蓬勃發展,占到了行業總體企業的95%。
曹陽認為,近年來,深圳對創業企業、中小微企業進行大量的政策扶持、資金扶持,進一步盤活了市內資本市場,給予非大中型企業更多的市場機會;中小微企業長期深耕市內物業管理項目,憑借優質穩定的管理、小而精的服務質量獲得業主的一致認可;同時,許多房地產公司也逐漸意識到物業管理的價值所在,紛紛成立配套物業服務企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深圳市內物業管理行業的市場份額。中小微企業的廣泛發展,使得物管行業在活躍經濟、吸納就業、增加稅收、便民利民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強。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