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布2021年第一批網絡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典型案例。市場監管總局表示,2021年起,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重點領域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專項整治。2021年上半年,全國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辦各類不正當競爭案件3128件,罰沒金額2.06億元。現公布第一批網絡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典型案例共10起,對利用“網紅效應”虛構評價,雇傭專業團隊或“刷手”等方式“刷單炒信”的行為進行曝光。
(截圖自市場監管總局)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在電商平臺上,用戶評價往往是消費者選擇商品的重要參考因素。也正因如此,一些不良賣家為獲取更多交易機會,以不正當方式提高商品銷量、用戶好評度和店鋪信譽。2021年,市場監管總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重點領域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專項整治,加大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監管力度,嚴厲打擊組織專業團隊、利用網絡軟文、網絡紅人、知名博主、直播帶貨等方式進行“刷單炒信”、虛假宣傳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國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辦各類不正當競爭案件3128件,罰沒金額2.06億元。
據悉,市場監管總局此次公布的第一批網絡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典型案例共10起,涉及三種不同類型的刷單方式,對利用“網紅效應”虛構評價,組織員工、親友等熟人,雇傭專業團隊或“刷手”等方式“刷單炒信”的行為進行了曝光。具體刷單方式有:
一、利用“網紅效應”虛構評價等方式“刷單炒信”。
市場監管總局指出,設置網絡點評和排名的初衷,是通過統計與展示互聯網用戶消費后的真實反饋形成的大數據,反映人氣、實力和市場口碑等信息,以幫助消費者更便捷地作出判斷和選擇。然而在刷單團伙操縱下,“粉絲”可以有,“互動”可以買,“好評度”能夠提升。從最初的人工刷量到現在的機器刷量,“刷單炒信”這一網絡黑灰產已經發展到足以影響商家生存的地步,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等合法權益,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不利于互聯網生態健康發展,必須加以整治和清理。
二、通過雇傭專業團隊、“刷手”,利用專業技術軟件等手段幫助“刷單炒信”。
過去利用傳統傳播方式“自賣自夸”的夸大或虛假宣傳現今演變為組織專業團隊、利用網絡軟文、通過“直播帶貨”等助力虛假宣傳,誘騙消費者。市場監管總局指出,“刷單炒信”日益呈現出組織化、職業化、規模化等特點,甚至形成黑灰產業。在“刷單炒信”這條產業鏈上,組織者、賣家和“刷手”是三大主要角色,在嚴厲查處賣家刷單行為的同時,嚴肅追究幫助刷單主體的法律責任,也是斬斷這一利益鏈條的重要環節。
三、組織員工、親友等熟人“刷單炒信”。
市場監管總局指出,所謂“刷單炒信”,本質就是造假,即在點擊、閱讀、觀看、消費等方面,利用造假手段讓自己的數據“好看”,誤導市場、誘導消費,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根據實施“刷單炒信”行為的不同主體,大體可以分為“自刷”和組織他人刷單兩種。而“自刷”最典型的手段就是通過組織員工、親友等熟人刷單,虛構商品銷售狀況、用戶評價等信息。當前“刷單炒信”已經成為市場的一顆“毒瘤”,必須對“刷單炒信”重拳出擊,從嚴從重查處。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