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深圳工業取得矚目成就。據市工信局的最新數據,目前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達到72.5%、66.1%。
數字經濟規模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1.5萬個零件“組裝”衣服,鞋子大小精確到毫米,這不是未來“穿搭工廠”,而是工業互聯網為深圳傳統制造業帶來的改變。
“工業互聯網可以將傳統工廠的所有數據和信息匯總到一個平臺,一個人或少數幾個人就可以通過計算機,對整個工廠進行管理。”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一種完全顛覆傳統制造模式的產業形態,新的消費和生產模式正從中誕生。
位于市工業展覽館二樓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中心,為公眾提供了一個與這一技術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在這里,“工業互聯網”不再是一個遙遠而抽象的詞匯,而是化身和風細雨,為人們生活帶來“潤物細無聲”的改變。
記者在現場看到,創新中心分為東西兩條長廊,主題可概括為工業和生活。其中,東長廊展示了富士康的“熄燈工廠”,因自動化程度高,滅燈狀態下也能正常運行。華為的FusionPlant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通了工業企業的各環節,真正實現提質降本增效。比如家具生產,通過這一平臺提供的算法,從環保角度進行合理切割,讓每塊板材物盡其用。以歐派為例,算法平均提升2%,每年可節省4000萬元的成本。
西長廊展示了多種應用場景。比如贏領智尚展位,一改傳統服裝批量生產的模式,走進智能試衣屋,機器快速掃描尺寸,一周后就能收到定制服裝。據悉,公司將女裝生產分解為1.5萬個“零件”,千變萬化的組合確保不撞衫。數字化生產也實現了零庫存,服裝從生產線下來就能發貨。意礴數字科技(深圳)基于3D掃描、大數據等技術打造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能將定制鞋子精確到毫米。
“發動機不僅能自己產生動能,還能為汽車、飛機等提供動力。正如以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經濟,不僅能實現自我發展,更將向千行百業滲透,共同帶動經濟增長。”市工信局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處副處長鄧自安告訴記者。
數字經濟也成為深圳市第七次黨代會上的“熱詞”之一。今年的黨代會報告中提出,2025年深圳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達31%。據市工信局的數據,2020年這一比重為29.5%,高于全國21.7%,規模和質量均位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戰疫檢驗出高端制造業強大韌性
來深創業4年的以色列企業家高國仁(Gal Goren),迎來了最忙碌的一段時間。他今年上半年馬不停蹄帶著自家產品,參加了數十場展會。
2017年,高國仁舉家來到深圳,創立睿博天米科技(深圳)有限公司(Temi),主打服務機器人,“要實現產品量產,制造業發達的深圳是絕佳選擇。”他告訴記者。
果然,在2018年推出第一代產品后,企業規模三年內增長了三倍,在地鐵站、圖書館,都能找到Temi機器人的身影。而高國仁近來更加忙碌,是因為Temi機器人找到新工作了——首次在養老院上崗。
疫情發生以來,拓寬了業務范圍的不止Temi機器人。普渡科技研發的送餐機器人“歡樂送”,成為深入抗疫第一線的特別戰士,將藥品、食物等送往病房;優必選的5G機器人警察“黃田田”,在深圳鶴州檢查站充當高速義警,全天24小時提醒過往司機提前掃碼登記,可以節省4名警力。
“去年新冠疫情的暴發,加速了機器人應用從‘錦上添花’到生活剛需的轉變。”《2019年深圳市機器人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19年深圳市機器人產業企業總數達到757家,工業總產值達1257億元。2020年的《白皮書》顯示,2020年總產值已達到1434億元,較2019年增長了14.08%。
戰疫既是一道測驗題,也是一臺助推器。它檢驗的是深圳高端制造業的強大韌性,更在工業機器人已經廣泛應用的背景下,推動了服務機器人打開新局面。
今年6月,深圳市物流機器人產業聯盟正式成立,該聯盟由深圳市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和深圳市機器人協會聯合發起。兩個千億行業“一拍即合”,背后是機器人應用的進一步拓寬。
市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秘書長鄭艷玲告訴記者,機器人產業有技術,物流行業有場景,兩個協會的合作可謂水到渠成。
市機器人協會秘書長畢亞雷則表示,此次會議有個顯著特點:物流企業數量不多但規模大,機器人企業數量較多,但大多數處于起步期。“這也反映了兩個行業各自的特點,物流行業發展多年已經成熟,而機器人作為新興領域,技術走在最前沿,但整體仍處于摸索階段。”他告訴記者,“未來還會有更多機器人+應用的聯盟成立。”
以機器人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已成為經濟的中流砥柱之一。
四大產業集群全國競賽獲獎
在深圳先進電子材料國際創新研究院,有一個裝著近70支材料樣品的袋子。張國平副院長告訴記者,這是團隊針對超薄芯片加工而研發的臨時鍵合材料,看似不起眼,卻是團隊10年心血的結晶。“每一支樣品都代表了一次研發‘失敗’,在近70次迭代后,才有了如今成功量產的產品。”
高端電子材料是深圳高速發展的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的一個縮影。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文,深圳的“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連續三年獲督查激勵。其中,產業集群水平明顯提升。深圳四個集群在全國競賽中獲獎,分別是新一代信息通信、先進電池、高端醫療器械和智能裝備。
最亮的光、最快的刀和最準的尺,在廣深佛莞智能裝備集群中,深圳主要從被稱為“萬能工具”的激光切入。市激光行業協會秘書長邵火告訴記者,“抓住了激光,就是抓住了智能裝備行業發展的核心和未來方向。”而代表企業中,不僅有搭上鋰電發展順風車的海目星,更有行業“全能冠軍”大族激光。
“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是對深圳高端醫療器械企業蓬勃現狀的描述。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深圳市醫療器械產業生產總值超800億元,年產值接近全國的10%,出口超過全國的14%,位居我國大中城市的首位。截至2021年6月中旬,深圳市有1300多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
產業發展離不開政策扶持。今年3月,深圳市《關于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打造制造強市的若干措施》正式施行,提出培育壯大萬億級、千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力爭到2025年,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值突破3萬億元,高端裝備制造業產值近1萬億元,在生物醫藥、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領域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群。對參與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的機構,最高給予1∶1配套資助。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報,對2020年落實國務院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取得明顯成效的216個地方予以督查激勵,深圳共有6個工作事項獲此次國務院督查激勵。其中,“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實施技術改造成效明顯的地方”事項連續3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再次體現了深圳工業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