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深圳不斷加大民生投入,今年更不例外,這兩組數據就是明證。
在深圳市發改委正式對外發布的《深圳市2021年重大項目計劃》中,共有536個項目上榜,總投資28264.9億元;其中涉及交通、教育、醫療、住房、城市更新、文化設施等與民生相關的重大項目,占比為六成左右。另據數據顯示,衛生領域的投資,教育領域的投資同比均大幅增長。
民生投入,不僅是民生幸福的重要保障,是執政為民理念的具體體現,對深圳來說,還具有更加豐富的含義。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貿造成嚴重沖擊,國際經濟形勢因此更加嚴峻復雜。作為典型的外向型城市,深圳經濟受到的考驗之大不難想象。政府投資,成為深圳穩定經濟的“壓艙石”,與此同時,深圳又把政府投資的大頭投向了民生領域,這一做法將獲得一舉多得的作用,也頗得中國文化中所倡導的晴耕雨讀的精髓。晴天耕種、雨天讀書,是根據客觀外在影響去調整自身的行事方式,順勢而為、韜光養晦,才能在將來乘勢而上。
直接受益的當然是深圳的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水平。數據顯示,固定投資較快增長、進出口保持快速增長以及消費的持續,使深圳經濟運行在今年保持了持續穩定恢復態勢,保經濟本身也有利于保民生。而教育和醫療資源的增加、文化設施的興建等一個個民生重大項目,將直接提升深圳市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促進深圳的民生保障水平進一步與經濟發展水平相匹配。
加碼民生投入還將提升深圳的硬實力與軟實力。重大民生項目的興建,可以提升和完善深圳的城市功能布局,讓深圳的發展基礎更為堅實;民生幸福感的提高又將充實城市的軟實力。市民所獲福利越多,相當于間接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他們對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將更高、對城市的發展信心將更足,由此迸發出的消費力和創造力都將成為深圳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除此之外,很多全球城市競爭力排名都有對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社會保障等指標的評估,它們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吸引人口規模流入和高端人才的關鍵因素。
在深圳擔負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使命中,深圳被賦予五個戰略定位,其中一個就是民生幸福標桿。保障民生是發展的目的,同時也能更好地促進城市的發展。這樣的良性循環,有利于深圳更好地應對經濟發展挑戰和完成建設先行示范區的歷史新使命。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