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業鏈的優勢地位是綜合經濟優勢的結果,他國難以替代。”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7月30日在北京發布的《中高速可實現后疫情時代我國經濟增長前景》報告指出,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優勢地位難以改變。
綜合優勢制勝
“決定我國全球產業鏈優勢地位的綜合優勢包括一系列經濟、人文與社會因素。”報告指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雖高于大部分發展中國家,但相對于發達經濟體仍具有成本優勢,綜合來看,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仍具優勢。
相比勞動力成本,報告認為,勞動力素質更為重要。從教育訓練水平、學習能力、主動性、韌性、勤奮、吃苦、守紀各個方面衡量,中國產業工人的素質全面超越其他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相比,除第一項教育訓練水平外也是整體超越。這大大抵消了中國相對于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劣勢,也顯著增強了相對于發達國家的成本優勢。
中高速的經濟增長仍居全球前列;基礎設施及物流系統的規模與質量全球領先;產業政策獨特有效;外貿環境充分自由,外資政策持續優化;企業治理水平不斷提升……這些產業發展環境的獨特優勢也支撐著中國保持全球產業鏈優勢地位。
規模效應和巨大需求同樣不容忽視。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制造商,中國具有全球最大的產業規模,在規模效應下,會吸引更多的全球廠商加入,從而使供應鏈進一步延長,基礎進一步夯實。而且中國不單是全球產業鏈的主要供給方,同時也是各種產品的主要需求方。數據顯示,在20個主要行業中,中國有17個行業的全球銷售占比超過20%。貼近終端市場也是全球廠商布局的重要考量。
產業外遷進程可控
“迄今為止,中國產業外遷的程度并不像很多人想象得那么嚴重。”報告指出,越南、印度、印尼、柬埔寨等國擁有較低的勞動力成本,是這些年中國企業外遷的主要目的地。但數據顯示,中國制造業和貨物出口的全球占比分別從2010年的18%和10%上升至2018年的28%和12.6%,均呈上升走勢,而越南和印度2018年的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只為中國制造業增加值的1%和10%。
究其原因,一是與中國相比,東南亞及南亞國家的經濟體量小、制造能力弱,所能承載和吸收的產業遷入規模有一定限度,二是中國完備與強大的產業鏈使得真正外遷的大部分為服裝、鞋帽、家具等部分產業鏈較短的產業,電子信息產品行業的遷移大都限于組裝,外遷的產業范圍也有限。
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與數字創意產業這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中國蓬勃發展。這些產業無論從效率、效益、乘數效應以及對海外市場的吸引力來看,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及對制造業大國地位的支撐都是服裝、鞋帽、家具、電子組裝等傳統產業不能比擬的。這些高端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將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傳統產業遷出對整個產業鏈的影響,支撐中國制造業的增長質量更高、出口能力更強,使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更加穩固。
中國服務業的加速發展也將推動服務業出口,增加中國產業鏈的優勢環節,有力支持中國中高端制造業的發展及服務業出口的全球地位,促使中國形成制造業與服務業出口雙強的產業鏈結構。
產業遷移是世界經濟發展的自然規律。全球前四次產業大遷移的歷史表明,美國、德國等產業先導國將傳統產業遷移出去,代之以新興產業,即高端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興起,現在仍是經濟發展程度居前的發達國家,仍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重要地位。對于中國目前面臨著的勞動力成本上升、仍處于全球產業鏈中低端等挑戰,報告建議通過調整對外開放策略,推動產業加快升級。
對于中美經貿脫鉤的問題,報告認為,中美經貿關系不至于完全脫鉤。如將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兩國企業在對方國家的銷售數據加總,中美雙方在金額上大致相當,每年在8000億~12000億美元,完全脫鉤對于雙方都是巨大的經濟損失。若美國政府任由完全脫鉤造成損失,將極大地損害其選舉前景,美國企業也會通過不同方式阻礙脫鉤進程。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