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8月首批養老目標基金獲批并采取FOF(基金中基金)形式運作后,距今已有三年的時間。公開數據顯示,截至8月4日,已有4只養老FOF的累計收益率超70%,最高達75.5%。規模方面,截至二季度末,養老FOF的規模已超761億元。但有觀點稱,雖然養老FOF規模不斷壯大,但具體來看,這類產品仍存在規模發展不均、市場占比較小等問題。此外,還有多位業內人士指出,養老FOF的投資者教育尚存不足,這類基金未來的發展還需要政策進一步推動。
業績穩步向好
回顧2018年8月6日,首批14只養老目標基金獲批,并采用FOF形式運作。根據不同的策略,養老FOF可采取目標日期基金(TargetDateFund,以下簡稱“TDF”),以及目前風險基金(TargetRiskFund,以下簡稱“TRF”)兩種策略運行。其中,大部分養老FOF都設置了1至3年甚至5年不等的鎖定期。
如今,在首批養老FOF獲批三周年之際,該類基金的最新表現也成為業內關注重點。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4日,在當前數據可取得的136只(份額分開計算)名稱帶“養老”的FOF中,該類基金的年內平均收益率為3.79%。
具體來看,年內收益率最高的為匯添富養老2050五年持有混合FOF,達9.99%。此外,還有平安養老2035三年持有(FOF)A、平安養老2035三年持有(FOF)C的年內收益率達9%以上,分別為9.43%、9.26%。
若拉長時間從成立至今的收益率來看,截至8月4日,則有4只養老FOF的累計收益率超70%,10只基金收益率超60%,8只超50%。其中,表現最佳的為華夏養老2045三年持有混合(FOF)A,累計收益率達75.5%。據悉,該產品成立于2019年4月,目前已封閉運作兩年有余。
對于如何挑選優質標的,華夏基金相關人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基金管理人會通過三個步驟構建FOF組合。一是基金分類方面,根據MVP(M:宏觀、V:估值、P:政策)資產配置模型的理念對基金進行分類,通過量化篩選和面訪調研交叉驗證獲得,便于投資經理在確定資產內部風格配置建議后快速選出符合要求的基金。二是基金選擇方面,則通過理解基金經理投資框架,對同類基金進行綜合評分,選擇合適的基金。三是基金配置方面,對優選出的基金,結合行業和風格兩類因子的特征,推導出基金的預期收益和風險。在給定的約束條件下,求解組合優化,得到基金配置比例。
規模增長不均、市場占比較小
隨著各家基金公司加大對養老目標基金的布局,自2018年“開閘”以來,養老目標基金獲得了快速發展。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4日,養老FOF的隊伍已擴大至121只(份額合并計算,下同)。同時,截至二季度末,上述基金的合并規模也超761億元。而2018年末,首批14只養老FOF的合并規模僅為41.07億元。
其中,當前規模最大的養老FOF產品為交銀安享穩健養老一年FOF,達152.87億元。數據顯示,該基金的最新規模較發行規模增長132.44億元。此外,規模增長較明顯的還有民生加銀康寧穩健養老目標一年混合FOF,二季度末規模約為75億元,僅次于交銀安享穩健養老一年FOF,而該基金的規模也較發行時增長63.32億元。
對于上述基金規模穩步增長的原因,民生加銀基金副總經理于善輝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只基金規模增長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結果。首先是公司對養老FOF這類新業務給與了足夠的重視,也一直把其作為公司一項重點的長期戰略方向。二是公司對養老FOF的戰略和目標非常明確。三是隨著資管新規的出臺和債券違約常態化的出現,FOF形式的“固收+”優勢凸顯。同時,基金管理人也承接了部分尋找銀行理財替代的資金。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盡管養老FOF的合計規模已超700億元,但該類基金仍存在規模增長不均、占比不均衡的問題。百嘉基金董事、擬任副總經理王群航表示,從養老FOF的細分類型TDF、TRF的數量和規模來看,存在明顯的發展不均問題。
“根據百嘉基金的統計,截至二季度末,TDF共有55只,TRF則有61只。這兩類產品的數量雖然接近,但TDF的規模為158.33億元,而TRF的規模則達603.39億元,后者是前者的3.81倍。而TRF中的發展情況也不均衡,一年期產品數量超過半數,規模更是遠超半數,平均規模達到了16.06億元,而其他各細分類型的養老基金平均規模則不超過4億元。從增長情況來看,今年二季度,TDF規模增加了8.86億元,TRF則增加61.05億元,也體現了上述基金發展不均衡的情況。”王群航如是說。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養老FOF的規模持續增長,但在公募基金規模不斷刷新歷史新高,且單只權益類基金最高規模已超800億元,單只債基規模也超750億元的背景下,養老FOF的整體規模占比仍然較小。
于善輝也提到,結合養老FOF在2018年底的規模和今年二季度末的規模相比,年化復合增速超200%。“雖然養老FOF的規模增速非常高,但是從規模本身來看還僅僅處于起步階段。截至2021年二季度,國內公募基金的規模為23.03萬億元,其中養老FOF的規模占比僅有0.33%。從這一點來看,國內養老FOF的滲透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王群航分析道,上述現象主要由三方面原因導致。一是養老FOF發展時間還不夠長,投資者對這類基金的觀察期還未滿。二是養老意識不夠,真正將這類基金當做養老基金來投資的人可能不多。三是該行業尚處于發展初期,對于這類基金的研究力量可能尚有不足。
仍需持續發力投資者教育
除上述提及的規模問題外,北京商報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還了解到,就養老FOF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仍存在多項痛點、難點待解決,例如個稅遞延政策未能落地,導致養老FOF對投資者的吸引力相對有限等。
在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看來,養老FOF的業績增長雖相對平穩,但仍比不上股票類基金的收益,所以也會影響投資者的投資熱情;且這類基金業績彈性較小,可能使得一部分投資者不太感興趣,更適合追求長期穩定回報,投資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預計養老FOF未來的規模還會穩步提升,但是爆發式的增長比較難,還需要加大投資者教育來提高投資者的認知以及對產品的了解。
“投資者教育一直是養老目標基金推廣過程中的一個痛點,目前國人投資養老意識還比較淡薄,如何喚醒國人投資養老意識,特別是接受養老目標基金,將養老FOF加入到自己的投資養老組合中,是基金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前述華夏基金相關人士直言道。
北京某公募行業研究人士則提到,養老FOF是長線產品,承載著養老保障的使命,由于相關的稅優政策還沒有落地,這類產品還是作為“固收+”的產品在推廣,持有人主要集中在中低風險承受能力范圍。此外,未來持續發展養老FOF,還需要人們養老意識增強,配套政策的支持。
王群航也認為,養老FOF未來的發展還需要政策的推動,需要有更好的頂層制度設計,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公募基金自身的投資管理能力,以及需要廣大公眾養老儲備意識的不斷建立和持續提高,此外還需要養老FOF再有多一些的、良好的歷史業績表現。他建議,可以先大力發展FOF,在FOF管理方面積攢經驗,然后運用到養老FOF上。同時可以大力推動公募基金在養老產品領域的發展,發揮出其主力軍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有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出臺的養老FOF配套制度或使整個投資生態更加穩定。于善輝表示,“現在渠道與基金公司都開始重視FOF,市場對FOF的認知度也不斷提升。未來3-5年,如果養老FOF占公募基金規模的比例能達到5%,那么這類產品就會超過1萬億元,成為一個重要的投資品類。另外,未來可能出臺的個人補充養老的第三支柱稅收遞延配套制度,也給養老FOF提供了舞臺”。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