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由深圳市政協主辦的“委員議事廳”,以“外賣時代 安全‘食’尚”為題,圍繞外賣的食品安全、市場監管等話題展開討論。
深圳人吃夜宵頻率高
深圳市政協委員張小梨有過一天體驗送外賣的經歷。他了解到這樣一組數據,深圳人“四餐”點餐比例分別是:早餐占8.9%,午餐占40.6%,晚餐占29.6%,夜宵占12.8%。深圳人吃夜宵的頻率在全國一線城市中排名第一。外賣小哥還告訴他,深圳外賣“訂單王”一年點外賣833單,平均每天下單2.3單,幾乎一年都靠吃外賣“續命”。
外賣量如此大,深圳外賣品質如何?食品衛生安全有保障嗎?深圳市烹飪協會會長劉永忠說,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推進的“互聯網+明廚亮灶”工作,通過讓外賣商家上傳店鋪、廚房照片到平臺上等多種形式向消費者展示食品加工制作全過程。根據廣東省2020年網絡平臺監測情況,深圳市網絡訂餐單位證照公示完整情況均在99.91%以上,無證網絡訂餐單位已得到有效遏制。
“速食包”造成新隱患
“外賣雖好,也有煩惱。”深圳市政協委員吳濱認為,有的商家為了爭奪市場,就用價格低廉的食材來控制成本;有的廠家為了單純追求出品快速,大量使用“菜肴包”“速食包”,里面的成分難以監管。為了搶奪市場而得到消費者的好評,平臺公司對快遞小哥送餐的時間要求越來越嚴苛,以致快遞小哥在配送環節中食品安全的很多細節難以顧及,比如送餐箱是否會定期得到消毒和清潔,外賣打包盒是否采用的是食品級、耐酸級。
“外賣行業平臺在整個外賣餐飲食物鏈條中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寶安區政協常委柯明指出,平臺如何監管入網餐飲企業的相關規定不完善,目前平臺對入網企業注重檢查實名登記、營業執照等書面材料,而缺少實地核查的環節。
用好交易數據“以網治網”
如何提高監管效能,讓外賣吃得放心?
“政府抓平臺,平臺管商戶,商戶保底線。”全國政協委員林娜建議健全完善法規,用好特區立法權,掃除政府、平臺、商家信息不能互通的障礙,為網絡執法取證提供法律保障。比如,外賣小哥穿行在深圳的大街小巷,他們從哪取的餐又送到了哪里,GPS定位非常精準,可以通過建立系統自動核查取餐點和注冊地、營業單位,那些隱藏在全市各個角落的黑作坊、無證作坊就可以立刻現形。
“面對新生事物必須要轉變監管理念和監管方式,必須用互聯網的思維來解決互聯網的問題。”到場聆聽委員發言的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單友亮表示,抓住平臺的主體責任,對外賣行業就能有非常好的管控。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