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是全國緯度最高、面積最大的北方優質茶葉產區。矛盾在于,一方面,截至2020年底,山東全省茶園面積40.8萬畝,產量2.6萬噸,茶葉產值已達40多億元;另一方面,從全國層面看,山東茶園面積和產量僅占全國的0.8%和0.9%,亟須做大。作為新興特色高效產業的典型代表,山東茶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但面對未來,該如何做大做強?現在,答案揭曉了。
近日,由山東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鄉村人才學院與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茶葉創新團隊聯合主辦,臨沂市農業農村局承辦的山東省茶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學術研討會暨山東茶產業振興培訓班在山東費縣舉行。來自臨沂市各產茶區縣的基層農技人員、茶企、茶農代表等100余人參加了培訓。
對山東茶產業來說,這次會議如此重要。山東省農科院副院長張立明、省農技推廣中心作物二部副部長崔秀峰、省茶產業體系首席專家丁兆堂、臨沂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杜元成、費縣縣委副書記劉恒波、副縣長譚成亮等政府、專家代表的出席表明了支持態度。
記者了解到,本次會議的召開面臨著深刻的背景。
“十三五”期間,我國茶園面積和產量均呈快速增長態勢。截至2020年底,全國茶園面積達到4721萬畝,干毛茶年產量293萬噸,是世界茶葉第一大生產國。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目前我國產茶區正在從追求“規模速度”向追求“品質效益”轉變。
山東茶葉發展該如何“穩中求進”?
山東省農科院茶葉所黨總支書記王祥峰主持茶產業振興培訓班開班式,山東省農科院鄉村人才學院副院長呼孟銀、費縣政協副主席英靜玲先后致辭,并透露出些許重要信息。山東省農技推廣中心作物二部高級農藝師李玉勝,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茶葉創新團隊栽培與育種崗位專家丁仕波,栽培與育種崗位專家宋魯彬,加工與機械崗位專家張麗霞,病蟲害與質量安全崗位成員陳珍珍,產業經濟崗位成員馮劍等茶學領域專家學者,分別圍繞“‘十四五’山東省茶產業發展”“無性系茶樹品種選擇與配套栽培技術”“茶樹繁育技術進展”“山東茶葉高質高效發展策略”“山東茶園主要害蟲發生與防控”“山東省茶產業促進鄉村振興機制模擬”等問題作了專題報告。
會議選擇山東費縣作為舉辦地有著慎重考慮。
去年,山東省農科院提出整縣域打造鄉村振興科技支撐型齊魯樣板。從山東半島東、中、西部選擇煙臺招遠、臨沂費縣、菏澤鄆城實施“三個突破”,開展鄉村振興科技支撐九大行動,建立農科專家工作室,打造科技興農示范樣板。
對茶葉科研者來說,茶葉是費縣的特色產業,但存在實生種占比大,樹勢老化、茶葉產業質量較低等情況,而山東省農科院突破費縣的目標之一,便是破解上述問題,打造紅色老區的紅茶文化品牌。
培訓期間,與會人員現場考察了費縣春曦茶廠和沂蒙雪尖兩家茶葉企業,參觀了茶園種植和茶葉加工車間。
近年來,山東省農科院茶學創新團隊在費縣積極開展科技服務,示范推廣生態茶園和茶葉加工先進技術,堅持“專家幫企業、企業帶產業、產業富鄉村”的幫扶路線,支持地方茶葉產業逐步走向振興發展,受到當地政府和茶農的普遍認可與好評。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3月份,經山東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同意,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整合資源設立茶葉研究所,為該省茶學領域科技創新注入了新的力量。
本次活動是山東省農科院茶葉所落實院“三個突破”戰略部署,踐行“我為老區人民做貢獻”的重要舉措。下一步,該所將繼續整合人才與科技資源,在費縣重點打造“高緯度生態茶園”和“沂蒙紅茶示范基地”,扎實推進茶科技與茶產業、茶文化融合,推進紅茶工藝和紅色文化嫁接,助力革命老區沂蒙紅茶產業振興。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