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創新賦能,加“數”轉型——佛山市南海區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工作現場會召開。會上,南海區發布了落實《佛山市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若干措施》的行動方案(2021—2023年)(下稱“行動方案”)及配套政策思路,宣布未來三年將投入超60億元支持南海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伴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迅速發展,一場由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帶來的產業變革正在廣東悄然發生。作為制造業大市的佛山也迎著這股變革的力量前行,南海的目標則是成為佛山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引領區和示范區。
早在2018年,佛山南海就以建設廣東省首個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示范區為起點,大力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3年來,南海創造了很多個“首個”:全國首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全國首個縣區級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全國首個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從初期的數字化轉型探索到“制造強區”的歷史性轉變,南海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之路也到了最為關鍵的時期。
制造業全面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南海有責任有義務做好這道‘必答題’,交上一份‘高分卷’,在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上擔當作為、走在前列。”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閆昊波說。
148年前,佛山南海誕生了中國第一家民族工業企業——繼昌隆繅絲廠。
如今,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里,對南海而言,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不是選擇題,是必答題,是打贏這場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戰”。
當前,國內數字化、智能化浪潮正由線上向線下奔涌,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5G技術等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加快融合,各大城市開展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呈現加速快跑的比拼態勢。
南海實現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底氣在哪里?
其實早在2018年3月,廣東率先出臺了《廣東省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實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措施》。3年來,南海以建設廣東省首個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示范區為起點,開始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起步早、步伐快、力度大,在基礎設施建設、龍頭企業數字化、公共服務體系搭建、服務商生態集聚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先發優勢。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系統及二級節點建設,被認為是工業互聯網“基礎中的基礎”,可以通過標識解析系統為每一臺接入的生產設備和產品賦予全球唯一的標識,相當于一個“身份證”,能夠在網絡中找到設備及產品的相關信息,并依托標識解析平臺實現數據的交換互通。如今,南海已經建成啟用了全國首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更獲得首批工信部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成立了全國首個縣區級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
2020年12月31日,位于南海區西樵鎮的騰龍灣區數據中心項目正式動工建設,該項目計劃總投資額達110億元,成為目前佛山最大的在建數據存儲項目。
與此同時,南海已建5G基站4268座,引入阿里云、華為、騰訊、京東、百度、富士康工業富聯、徐工漢云、東華軟件、奇安信、騰龍灣區等互聯網頭部企業,為南海區制造業企業提供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解決方案。
接下來,如何保持“領跑”?南海將繼續鞏固先發優勢:基礎設施建設更加超前、轉型標桿示范意義更加顯著、工業互聯網平臺更加多樣、服務產業集聚更加有規模。
構建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生態圈
南海作為制造業大區,也是民營企業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早在2018年就已經走在全省前列開始探索數字化轉型。如今,南海集聚了佛山市最多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商,騰訊、京東、富士康工業富聯、徐工漢云等互聯網頭部企業紛至沓來。
但客觀來說,南海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的整體水平仍不算高。從個體來講,南海現有工業企業約6.9萬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3406家,中小微企業占比突出,數字化、智能化基礎比較薄弱;從結構來講,南海多為傳統制造業,很務實,但“不愿轉、不敢轉、不能轉”的現象也依舊存在。
“所以,南海制造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重心在中小企業和產業集群。”佛山市南海區副區長盤石表示,正是帶著這樣的決心,南海推出了行動方案,重點在中小微企業和產業集群中間實現“推星助月”。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3年,南海機器人應用翻一番,累計突破9000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約占廣東省的十分之一;“上云用云”企業占全區企業的十分之一;數字化示范工廠、示范車間、技術改造項目數量超過佛山市總量的三分之一。
“未來三年,南海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將投入超60億元。我們將立足中小微企業多、產業集群多的特點,緊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精準發力。”閆昊波認為,中小微企業和傳統產業只要認識到位、行動堅定,找準切入點、選好合作商,一定可以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轉型路子。
行動方案不僅在基礎設施建設、企業數字化轉型、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服務集聚提升、政策服務體系搭建5個方面給出明確指引,更提出要引導金融資本積極參與,引進一批數字化轉型投資基金,為優質數字化轉型企業“錦上添花”;引導銀行精準創新信貸產品,為轉型起步的中小微企業“雪中送炭”,著力突破企業“不愿轉、不敢轉、不能轉”的瓶頸。
企業對未來充滿信心
數字化轉型有哪些實在的好處?答案也許就在每天運轉不停的生產車間里。
“哪個工序沒有完成,下一步工序是什么,只需要掃一下二維碼,就一目了然。”在佛山維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下稱“維尚家具”)第五分廠的生產車間,一線操作員工指著工位上的顯示屏說道。
作為佛山區域唯一入選“2016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的企業,維尚家具結合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5G等新興技術,整合數字條碼管理的生產流程控制系統,實現信息化管理與生產,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定制化”柔性生產。
在訂單排產生產的同時,消費者家中的硬裝裝修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通過5G數字工地的整裝云業務,維尚家具可以對同時在裝修的若干個家庭工地進行數字化管理,實行統一的調度、配送、監理;工地上的配送、質檢等各環節也實現智能化,消費者也可以通過手機端實時看到自己家的裝修進度。
數字化改造讓維尚家具實現生產關鍵設備數據實時采集與互聯,并將海量設備信息進行及時分析與處理,達到動態智能管理目的,設備運行率達到99.82%。
“維尚的故事”在南海不斷上演,有遠見、有魄力的南海企業家已經開展智能化改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搭建、數字車間和智能工廠建設等一系列行動。比如,艾樂博機器人通過數字化改造,在沒有增加生產員工的情況下,月均產出量從2500件上升到4200件;佛山市源田床具機械有限公司上線的MES系統,讓生產效率提升25%以上,交付及時率提升到100%;廣東仕誠塑料機械有限公司通過數字化改造,實現訂單交付周期從240天縮短為200天,產品交付客戶時間加快16%,利潤相對于上年增長64.3%,成本核算縮短60%時間,電損耗可降低至3%。
“推進數字化之后,首先是生產效率提高了25%以上,對于工廠來說,這個數字是非常高了。”佛山市源田床具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泓業向筆者介紹,得益于數字化轉型,該公司生產車間已經取消了一個半成品倉庫,“因為整個流轉過程更加順暢了,這樣也節省了200多萬元的倉庫成本。”接下來,該企業還要在裝配車間進行數字化改造。
“我覺得南海的政策非常及時,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做不行了,必須得做,不然以后就會被淘汰。”李泓業留意到本次行動方案中“引導銀行精準創新信貸產品”這方面的信息,他認為這是急企業之所需,有了資金的支持,對于未來的改造他也更加有信心。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