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務部發布新一批認定的105家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廣東共有6家入選。分別是佛山市順德區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機械裝備)、廣州花都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聲頻電子)、珠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軟件和集成電路)、河源高新技術開發區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電子信息)、惠州市惠東縣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鞋類)、普寧市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內衣)。
來自廣東省商務廳的數據顯示,加上本次新增的6家,廣東共有47家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商務部認定的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優勢在于具備長期成長性,能帶動當地發展。”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接下來廣東各基地要更多地在在創新驅動上下功夫,注重技術含量、研發力量、專利擁有數、國家級實驗室數量和品牌的國際知名度。
◆布局◆
基地區域布局更趨均衡
“廣東新增的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都是產品在市場上影響力較大、規模較大的,比如紡織服裝產業;或者是產品有發展潛力的,比如電子信息產業。”白明認為,入選基地的產品有很多是帶有較高技術含量的,體現廣東外貿均衡發展。
商務部認定的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主要考察基地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基地出口規模和水平、基地出口轉型升級主要進展、地方政府基地發展規劃和配套支持政策等指標。本次廣東新增的6個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都呈現出產業集聚度高、產業鏈完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配套能力強的特點。
在佛山順德,加上本次新增的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機械裝備),這里已擁有4個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涵蓋家電、家具、五金和裝備制造領域。疫情下順德外貿發展韌性十足,據佛山海關駐順德辦事處統計,今年上半年,順德外貿進出口總值1199.1億元,同比增長29%。
而在廣州市花都區,聲頻電子產業是傳統優勢支柱產業之一,產品覆蓋智能音箱、無線耳麥、麥克風、舞臺燈光、電子電器等。目前基地內高新技術企業220多家,總產值約211億元。
在珠海高新區,集成電路產業結構以芯片設計為主,材料設備、生產制造和封測產業蓄勢發展。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數據,2020年珠海集成電路設計業銷售額規模躋身全國前十。
河源高新區則以珠三角龐大的電子信息產業鏈為依托,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具有高附加值電子信息產品,聚集了一系列完整的智能通信終端產品產業鏈條。基地共有各類電子信息類企業170家,規上企業占比23.5%,2020年實現總產值328.32億元。
惠州市惠東縣鞋類基地的女鞋產業,更是占據了我國的“半壁江山”,是全球重要的女鞋采購基地之一,全縣有制鞋上下游企業5609家,產業鏈完善。2021年上半年全縣產鞋4.4億雙,同比增長33%,產值180億元,同比增長35%。
而在揭陽普寧市,這里聚集了紡織服裝企業近4000家,其中從事內衣生產及關聯產業鏈的總就業人數40多萬人。目前,普寧已形成從紡紗、織布、印染、輔料、配件、設計、生產到銷售的龐大產業鏈配套,是我國內衣產業集群地的重要板塊之一。
廣東省商務廳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加上此次最新認定的6家基地在內,廣東省共有73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其中國家級基地47家,省級基地26家。“實現珠三角每個地市至少1家國家基地,全省每個地市至少1家省級基地的目標,基地區域布局更趨均衡。”廣東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說。
◆集聚◆
產業集聚提升產品競爭力
在惠州惠東縣龍源鞋業的車間,500多名員工在3條自動化流水線上趕制訂單。“今年以來訂單都不錯,海外訂單已排到明年5月了。”龍源鞋業董事長林小虎說,童鞋是公司的優勢產品,目前已出口到6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事實上,自全球疫情以來,外貿企業面臨多重挑戰。“我們將集中優勢聚焦開發高科技應用,借助基地的產業集聚效應,爭取更大的市場,并在基地的幫助下尋找一些新的尚未被發現的市場。”林小虎說,惠東成為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有助于提高惠東在鞋業制造領域的品牌影響力,吸引更多資本和人才到惠州。
“在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可以享受基地提供的設計、研發、檢測、展示、營銷、人才培訓等各類公共服務,還可以參與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對于與提供優惠公共服務有關的設備、技術購置,系統和技術開發,資料購置等費用開支,可申請專項資金扶持等。”在河源高新區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美晨通訊行政人事總監溫志彬說。
“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形成產業集群后,企業能有效利用當地資源,降低物流成本,節省大量時間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增加當地稅收。此外,在產品研發、試制、試模等方面,可不斷加快進程。”西可通信技術設備(河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鄧濤說,在經歷了技術轉型、產業升級后,公司已從純出口型企業轉變為同時承接國內生產制造及銷售的企業,部分產品出口到瑞典等歐美國家。
來自廣東省商務廳的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廣東全省外貿轉型基地特色產業企業38萬多家、規上企業約1.5萬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是產業和貿易有機結合的重要平臺。”白明說,地方可以根據產業集群情況,建設產業集聚區,支持相關產業發展,提升產品競爭力。“新一批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的推出將進一步提升地方產業集中度,增強品牌效應,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
◆轉型◆
如何用好這塊“金字招牌”?
“從國家層面看,對外貿的支持不能像‘撒胡椒面’似的,而應‘集中力量辦大事’。”白明認為,眾多區域的專利技術、品牌價值等核心競爭力都不一樣,“那么誰的核心競爭力大,誰最有發展潛力,就應該先支持誰。”
自2011年商務部公示第一批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范基地名單以來,全國共有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578家。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實行動態管理,每三年考核一次,并視考核結果做出“考核通過、限期整改、取消命名并摘牌”等相應決定。
坐擁47家“國字號”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廣東應如何用好這塊“金字招牌”?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國際經濟貿易中心主任陳萬靈認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的認定,是“錦上添花”。“建議基地在企業做品牌的艱難爬坡過程中,適當給予補貼。同時,為企業做融資擔保,加大進口貼息力度,用高薪、退稅等方式留住人才。”
對于基地內的企業來說,外貿轉型升級一直在路上。“目前國內消費電子產業發展迅猛,加上國外疫情影響,導致國外部分芯片缺貨。本土企業應跟緊市場步伐,用自主研發的產品占領更大市場。”炬芯科技公共事務總監周宇鑫坦言,芯片研發周期長,風險大,希望基地能就企業的研發投入給予補貼,支持企業做大做強。
在國光電器黨委書記、副總裁鄭崖民看來,外貿轉型最終目的是提高企業在產業鏈中的核心競爭力,告別過去的“代加工技術含量低”“落后式生產”和“利潤薄弱”等標簽,與國際大廠保持緊密合作關系,從最初的依附國際大廠發展成相互合作,平等互助共贏。
“希望能進一步加強轉型升級所需人才引進政策的支持。”鄭崖民說,電子電聲產業的高端軟件人才引進十分困難,希望在人才引進上,給予基地更多政策支持與資金支持。同時,龍頭企業的發展能起到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的作用,希望基地協調地方政府擬定一些補貼政策,對龍頭企業研發相關的專題項目,給予配套資金支持。
升級“國字號”,這6個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憑什么?
商務部認定的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主要考察基地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基地出口規模和水平、基地出口轉型升級主要進展、地方政府基地發展規劃和配套支持政策等指標。本次廣東新增的6個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都呈現出產業集聚度高、產業鏈完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配套能力強的特點。截至目前,廣東共有73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其中國家級基地47家,省級基地26家。
廣東新增 “國字號”基地名單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機械裝備)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聲頻電子)
◆廣東省珠海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軟件和集成電路)
◆廣東省河源市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電子信息)
◆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鞋類)
◆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內衣)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