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實施聯合重組,中國普天整體并入中國電科,中國船舶集團深入推進實質性整合,鞍鋼與遼寧省最大國企本鋼強強聯合……近年來,中央企業重組整合取得積極進展,大動作不斷。
8月25日,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工作媒體通氣會。國務院國有企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在會上表示,國資委以“做強做優做大中央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線,著力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并購、“兩非”(非主業、非優勢)剝離和“兩資”(低效資產、無效資產)清退、“壓減”等5個重點,做好央企結構調整與重組,推動國有經濟布局結構不斷優化。
戰略性重組全面提速
推進央企集團層面戰略性重組,是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的重要舉措,有利于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據翁杰明介紹,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企業集團層面戰略性重組進入新的加速賽道,先后完成了一批資產規模大、影響深遠的重組項目,共涉及6組12家中央企業。
“在中央企業集團重組過程中,資本市場普遍反映積極,各方面給予充分肯定,社會反響較好。”翁杰明表示。
中船集團與中船重工重組后,新集團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凈利潤均居世界造船集團第一,企業市場地位更加穩固,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
此外,中化集團、中國化工通過重組實現強強聯合,切實增強了中央企業在種源、化工等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保利集團重組中絲集團、中國電科重組中國普天,有序推動國有資本向優勢企業集中,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
專業化整合有效推進
專業化整合是從根本上減少重復投資和同質化競爭的有效手段,對于提高產業集中度和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在專業化整合方面,國家管網集團通過市場化方式收購三大石油公司相關管道資產,推動了具有中國特色的“X+1+X”油氣市場運營機制和“全國一張網”新格局初步形成,有效保障了我國油氣能源安全穩定供應。
國家管網集團董事、黨組副書記李輝介紹說:“經過近一年的運營實踐,國家管網集團專業化重組整合的成效開始顯現。今年1~7月,管輸天然氣1564億方、原油1.48億噸、成品油534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8.8%、4.6%、2.8%;實現凈利潤173.26億元。”
今年4月,通過集中有關中央企業在衛星互聯網領域的優勢力量,組建成立了中國星網集團,是立足國家戰略全局、順應科技產業變革大勢的重大舉措,對于加快推動我國衛星互聯網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并購工作穩步開展
并購是企業實現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據翁杰明介紹,黨的十九大以來,國資委指導中央企業圍繞國家需要,圍繞主責主業、重點關鍵領域,積極穩妥開展并購工作,有效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高質量發展。2020年,中央企業在醫療醫藥行業并購金額總計162.9億元,同比增長2.4倍。
國藥集團并購傳統疫苗生產線,并迅速改造為新冠肺炎疫苗原液生產車間和分包裝車間,大大縮短了產能建設周期,提升了疫苗可及性。
鞍鋼與遼寧省最大國有企業本鋼強強聯合,粗鋼產能達到6300萬噸,營業收入達到3000億元,位居國內第二、世界第三,成為真正的東北“鋼鐵航母”,推動形成“南有寶武,北有鞍鋼”的鋼鐵產業新格局,打造了央地國企綜合性改革樣板。
“8月20日,召開了鞍鋼重組本鋼大會,相關協議的簽署,標志著鞍鋼股權多元化和重組本鋼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鞍鋼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王義棟表示,此次重組充分調動了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業內優秀民營鋼鐵企業共同參與重組項目,構建起各方整體運作的資本平臺,打破了鞍鋼重組本鋼的16年僵局。
實現“1+1>2”的重組目標
翁杰明透露,下半年,要以新的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焦先進制造業及科技創新,突出主責主業進行重組整合。
“具體來講,將在輸配電裝備制造、現代物流、戰略性資源、糧食儲備加工以及海工裝備五大領域,穩步推進央企重組整合。”翁杰明表示,要通過戰略性重組著力解決企業結構性矛盾突出、關鍵技術“卡脖子”、核心競爭力不足等問題。根據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需要,結合產業發展實際,適時組建新的中央企業集團,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計民生、提供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建設和公益性的行業領域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
翁杰明表示,要聚焦協同效應發揮,強化重組后的整合融合。“對重組企業開展專項調研督導,督促進一步加大內部資源整合力度,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切實發揮協同效益,釋放重組紅利,實現‘1+1>2’的重組目標。”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