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的重要位置,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重要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重要方略;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重要理念;在“三大攻堅戰”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堅戰。
山西是全國煤炭生產大省,多年來有力地支持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同時也帶來土地沉陷、水資源破壞、瓦斯排放、煤矸石堆存等突出問題,促進煤礦開采與環境保護有效融合,整體提升煤炭綠色開采水平成為新時代山西省煤炭行業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
綠色開采是新型煤炭工業發展的方向,是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型能源供給體系的優先選項,是煤炭行業爭當能源革命排頭兵和落實省委、省政府堅定走煤炭“減”“優”“綠”之路的迫切需要,也是山西省煤炭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太岳山麓,洪安澗河之畔,以“跑贏時間”而著稱并一舉創下“金谷速度”的山西古縣金谷煤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谷煤業)以抓鐵有印、踏石留痕的頑強斗志,一往無前、亮劍爭鋒的作風,勇挑重擔、奮勇爭先的擔當,積極響應關于煤炭行業綠色開采、堅定走“減、優、綠”之路的要求,根據山西省能源局《關于進一步推進全省煤炭綠色開采有關工作的通知》和《關于在全省煤炭行業推行綠色開采試點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的要求,致力探索研究矸石返井充填開采項目。
金谷煤業矸石返井充填開采項目自聯合試運轉以來,通過設備調試、優化工藝等有效手段,截至目前已具備日充填矸石、煤泥等礦井廢棄物2100噸的能力,每年可節約外排費用1000多萬元,實現了綠色、科學、可持續發展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提升”,對推動全省煤炭企業實現綠色開采具有重要意義。
金谷煤業由冀中能源邢臺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作為重組整合的主體,對山西古陽橋頭煤業有限公司和山西古縣黑金谷煤礦有限公司進行了兼并重組整合。整合后,企業名稱核準為山西古縣金谷煤業有限公司。
金谷煤業矸石返井充填技術的成功應用有著怎樣的典型意義?解讀“金谷奇跡”又將為山西其他煤企及各行業帶來怎樣的啟示?對此,我們對金谷煤業進行了一次多方位、全視角的解讀,旨在促進山西省各行各業在轉型升級的強勁勢頭中,尋找與把握更大空間和范圍內的發展機遇,走上更高質量的發展道路。
帶著許多思索,筆者走進了金谷煤業,觸摸到邢礦集團總經理助理,金谷煤業黨總支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和金財引領企業實現綠色開采的心路歷程:考慮人之需要,依靠人之創造,體現人本至上至高。正所謂,山高有限,人之創造和潛能無限,人是駕馭事業成功的巍巍峰巔。
摒棄傳統思維 開啟綠色模式
“人類之所以能夠進步,在于擁有一種精神,這便是科學。”哲人之言,言簡意賅,道盡其中本質。
“科學如同一柄永恒的火炬,永遠于黑暗處照亮前方,永遠給我們以勇氣。”詩人比喻,一語中的,盡現其中真諦。
如今,哲人之言仍在耳畔,仍給我們以啟迪;詩人比喻依舊生動,依舊蕩漾在我們心頭。追求這樣一種精神,高舉這樣一柄火炬,讓這樣的精神永恒穿梭于社會的發展中,讓這樣的火炬永恒照亮我們腳下的路,便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一種責任。
一次次技術革命浪潮,創造了一個個輝煌業績,譜寫了一曲曲科技興礦的壯麗詩篇,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辯證法。
眾所周知,煤炭企業無煤不穩、無煤不富、無煤不強,更談不上發展。對于已經駛入穩健發展快車道上的金谷煤業來說,雖然于2020年12月31日完成了90萬噸/年產能核增,但按照山西省政策的要求,90萬噸及以下礦井不能進行 “配采”,只允許按照 “一井一面”組織生產,且目前10903工作面走向長度近2000米,回采周期為1.3年,由于煤質差,單獨開采9+10號煤層,礦井效益短期內無法提升,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企業發展,不僅要擦亮 “舊名片”,更要打造新引擎。
如果說強化管理、被評為國家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礦井和高產高效礦井、圓滿完成各項任務指標是金谷煤業實現突破性發展的利刃,那么實施矸石返井充填開采則是為金谷煤業謀長遠、開新局實現更好、更高質量發展的突破瓶頸之舉。
資源有限,科技無限。在轉型發展中,金谷煤業對可持續發展的探索和實踐一刻也沒有停止。
中國棋道,講求順勢而為、謀定而動。具有戰略思維的金谷煤業的創業者,在邢礦集團總經理助理,金谷煤業黨總支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和金財的帶領下,經過認真分析謀劃后,確定了實施矸石返井充填工藝的思路。
一是合理確定技術路線。金谷煤業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通過考察、學習、培訓研究適合該礦開采條件的綠色開采技術,根據項目種類、保護目標及級別、成功經驗等,提出綠色開采方案,并上報冀中能源邢礦集團。該集團組織省內外專家結合煤礦的實際情況,對技術的可行性進行充分論證。
二是嚴格開采設計審查。綠色開采方案經冀中能源邢礦集團論證同意后,金谷煤業編制開采設計按程序進行審批。設計從項目對礦井條件的適應性、經濟性等方面進行比選論證,確定經濟合理的開采設計方案,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三是合理組織項目施工。項目開工后,金谷煤業嚴格遵照建設項目管理的規定,加強質量監督,嚴格施工順序,完善安全技術措施,避免施工與生產相互影響,確保項目達到設計要求,同時科學制訂施工進度計劃,有序推進項目施工。
理念生根發芽 成效破土而出
和金財帶領金谷煤業一班人與煤炭工業石家莊設計研究院通力合作,從項目工藝論證、立項到設備選型再到開工建設,問情況、壓責任、促落實。經過200多個日夜的攻堅克難,項目實施的技術資料、主體框架基本確立,各項準備工作有序進行、扎實推進,相關批復手續等關鍵環節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任務基本完成。
讓我們翻開金谷煤業矸石返井充填技術的史冊,用一段段平實的記錄勾勒出充填采煤這一技術的成長軌跡——
2020年9月1日,11101工作面刮板運輸機、轉載機、采煤機開始下回安裝;截至9月22日,安裝完成,歷時22天。
2020年9月23日,101臺支架嚴陣以待,正式開始下回;截至10月27日全部就位,歷時35天。
2020年11月14日,研究、制訂并修改操作規程。同日,11101工作面充填開采系統開機試車。
金谷煤業地質條件特殊,煤層薄、夾矸量大,每年的矸石堆放和排矸不僅污染環境,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實施矸石返井及充填開采,不僅可以實現“一井兩面”生產,而且可以通過山西省 “產能置換辦法”更好地釋放礦井的產能,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可以說,實施矸石返井充填工藝是順應新時代發展潮流,實現企業科學、綠色、更高質量發展的一場技術性革命。
當今的金谷,生機遍地。
可持續發展的強音沖破了滄桑的束縛,后勁工程的春風吹開了塵封的心扉,一幅欣欣然、遍地春的景象展現在眼前……
循環發展提速 彰顯生態文明
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世界經濟衰退的影響,我國的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與挑戰。在這一特殊時期,我國仍然堅持既定發展戰略,堅持做好自己的事,始終如一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我們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路子上再加壓、再提速,真正成為綠色發展理念道路上堅定的實踐者、探索者。”2020年12月23日的早調度會上,和金財在強調環保工作時這樣說。
金谷煤業堅持把環保和發展作為政治責任,從思想上高度重視環保工作,持續繃緊生態環保這根弦,按照“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原則,突出礦區大氣、水、環境三個治理重點,動員各職能部門聯動、落實責任,確保環保治理取得實效;建立“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環境保護領導機制,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打造“生態礦山”和“綠色礦山”不放松,致力讓“綠色環保”成為企業發展的主旋律。
在時與空的交織中,金谷煤業礦長賈紀兵詳細向筆者講述了矸石返井充填技術的工藝流程及其重大意義。
矸石返井充填開采的原理是:原煤開采后,由井下運送至井上洗煤廠,選煤廠經過加工,將洗選后的矸石及煤泥、地面原煤生產系統手選矸通過地面矸石返井運輸系統經主斜井、11101軌道順槽運輸至11101工作面采空區,實現矸石返井。在11101工作面布置充填液壓支架、卸矸運輸機和搗實裝置,通過充填搗實,置換出煤炭資源,從而實現采空區矸石“充填開采”。
在這里,割煤與充填同步進行,平行作業。其流程是:工作面每割完一排,支架前移,到達預定位置后開始從機尾向機頭充填,整個工作面后溜的同時打開三個投料口。當第一個投料口充滿關閉搗實后,依次往第二、第三個投料口投料搗實,依次類推。當一排全部充滿并搗實后,停止第一輪充填,然后將后溜子前移到預定位置,由搗實裝置把矸渣推到指定位置接頂,全部搗實后再將后溜子推到預定位置,開始一個新的循環。
邊采煤、邊充填,通過先進的技術設備,以矸石換煤炭、用體積換體積,是矸石返井充填的最大特色。而在11101工作面,其率先采用了先進的沿充留巷工藝,通過無煤柱開采最大限度回收資源,避免煤體損失,增加采煤量,實現了煤炭的 “顆粒歸倉”。
言及充填采煤項目的重大意義,賈紀兵欣然道: “采用 ‘矸石返井充填采煤技術’,做到了 ‘四個最’:一是對地質環境擾動最少,二是對礦產資源的開發最優,三是對資源綜合利用效果最好,四是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最小,進而達到低碳、環保、安全生產的目的。”
漫步在幽雅如園林的礦區,沐浴著春風般愜意的時代氣息,不得不敬佩,不得不感嘆,在許多人偏重于單純經濟建設的今天,金谷煤業舞動著科技創新的龍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這項創新技術給快速發展的金谷煤業帶來多少經濟效益?
“據專家評估,按最保守計算,地面排矸成本為28.1元/噸,井下每年充填矸石約60萬噸,每年僅外排費用就可節約1000多萬元。此外,通過采取“充填+留巷”工藝模式,可取消最少10米寬的區段煤柱,每年可多回收煤柱的效益1700萬余元;沿充留巷后可少掘1條順槽,僅11101工作面就可節省各類費用1000余萬元。”金谷煤業總工程師韓明亮介紹道。
相關數據表明,金谷煤業是全國第一座薄煤綜采工作面采用矸石返井充填開采的礦井。其11101首采工作面長150米,是目前全國最長的矸石返井充填開采工作面,也是臨汾市第一座實施矸石返井充填開采工藝并且取得階段性成果的礦井。矸石返井充填工藝在金谷煤業的成功應用,使金谷煤業繼創下“金谷速度”后,再次在當地樹立起了 “邢礦人敢拼敢干、精干巧干”的金字品牌。
2021年3月11日,冀中能源邢礦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赫孟合等領導專門到金谷煤業調研指導矸石返井充填開采項目時表示,金谷煤業一班人發揚釘釘子精神,通力合作、攻堅克難、奮勇向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實屬難得,體現出金谷煤業領導班子的堅強有力、擔當作為,體現出金谷煤業廣大職工上下一心、奮勇爭先的過硬作風,值得大家學習。
領導的首肯就是對工作最大的支持和褒獎。金谷煤業全體職工把領導的囑托實實在在地落實到實際工作中,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不動搖;持續優化工藝,注重充填效果和原煤產量的雙提升,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的決心不動搖。
戰鼓再次擂響,號角更加嘹亮。
截至2021年6月底,累計回填矸石35萬噸,安全采煤25萬余噸,標志著金谷煤業矸石回填項目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這濃墨重彩的一筆已銘刻于金谷煤業的發展史上。
尾聲
“對矸石返井充填工藝這項技術,我們不僅要抓深抓實,而且要結合生產實際大膽探索,積極進行技術改造,聚合實現充填效果最佳、經濟效益最佳,整體推進充填開采實現新突破。”邢礦集團總經理助理,金谷煤業黨總支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和金財信心百倍。
戰略的思路決定了未來的發展之路。由和金財掌舵的金谷煤業在山西省煤炭企業實現綠色開采的偉大征程中,體現出的示范作用以及引發的社會效應已成為一種令人矚目的現象,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肯定。
總有那么多沉甸甸的東西浸潤在我們的生命里,真切而又讓人難以忘懷。
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快車道,綠色發展按下了快進鍵。近年來,我國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變化和成就體現在五個 “前所未有”:思想認識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制度出臺頻度之密前所未有,監管執法尺度之嚴前所未有,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解放思想無止境!技術創新無止境!科學、綠色發展永無止境!創新和生產相得益,效益和發展互促進。把握好生產建設和綠色發展的關系,金谷煤業這艘航船破浪前行、奮勇向前,將繼續加快科技創新的步伐,在實踐探索中不斷推出新技術、新工藝,向著建設生態、綠色、安全、高效的現代化煤炭企業砥礪奮進、闊步前行!
我們堅信,在和金財的帶領下、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金谷煤業定會在三晉大地上大放異彩!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