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平臺監管是需要更全面的審視。”
先前,大家把目光更多集中在電商平臺的壟斷上,但最近又因平臺資金缺乏監管,新電商平臺拖欠商戶貨款的情況屢屢發生,甚至發生了電商平臺因資金鏈斷裂出現“爆雷”的問題。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表示,目前,國家對于電商平臺的商戶資金還沒有出臺系統的監管規則,正是因為尚未受到全方位監管,新電商平臺在資金安全方面產生了不少漏洞。
電商平臺的商戶資金安全逐漸顯露
一位從事母嬰產品的微商向本報記者表示,現在電商平臺通行的做法是,客戶在電商平臺的商戶下單后,貨款會先存放在電商平臺內,商戶一般在15至20個工作日后才可以提現,但每次結算的金額都由電商平臺說了算。
“這樣的結算模式和資金存管與初衷完全背離,一旦電商平臺運營出現問題,商戶的貨款就可能無法提現。”崔麗麗表示,部分電商平臺集中收款,資金滯留平臺,形成事實上的“資金池”,一旦平臺經營不善,就容易造成系統性資金風險,比如挪用商戶貨款,甚至偽造、變造交易信息,套取商戶資金,給市場秩序和金融穩定帶來很多隱患。
我國正在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電商行業在“人、貨、場”等多方面持續演進,“下沉市場”潛力巨大,各類新模式快速崛起。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主任薛軍對本報記者表示,平臺模式積極創新,并不意味著監管讓步,有關部門更應當嚴格監管,讓中小工商戶得到公平的營商環境,這樣才能促進新經濟發展。
北京工商大學商法研究中心主任呂來明對本報記者說,過去由于沒有實現這種資金分賬監管機制,平臺和商戶關系扭曲,平臺將消費者支付的貨款截留,并且憑借強勢地位,可以任意調整支付時間和支付比例,甚至克扣或挪用,滋生出很多經濟和社會問題,也讓商戶尤其是中小商戶苦不堪言“。應該盡快對電商平臺的商戶資金進行監管,讓更多的市場主體獲得公平的營商環境,從而促進市場的活躍與創新。”
加強電商平臺商戶資金安全監管刻不容緩
每一個行業都離不開合規運營與市場有序發展,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專家們呼吁,電商平臺的商戶資金安全應該成為市場監管的重點內容。
薛軍建議,消費者購物支付的貨款,應保存在商戶和平臺共管的賬戶上,或者直接保存在商戶的賬戶上,平臺不能隨意支配相應資金。平臺應實施“一對一”的專項監管,平臺自身不能接觸往來資金,而是向第三方專業平臺全托管并進行自動分賬,確保資金安全,也避免后續與商戶等因為款項問題產生矛盾。
對此,呂來明也持相同觀點。他認為,消費者支付的購貨款絕大部分是商戶的,所以應保存在電商平臺上共同監管,約定好各自權限;或者放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上,電商平臺既沒有能力也沒有權力挪用這筆資金,這樣才能回歸到正常的商業邏輯,以解決商戶和電商平臺之間的矛盾,杜絕電商平臺挪用貨款的事件再次發生。
薛軍表示,加強監管是為了更加規范,是為了更好地推動新電商行業的合規有序發展,相關從業者應積極擁抱監管;相關部門應盡快明確電商平臺有關資金分賬與監管的基本原則,加快研究和制定行業標準,規范電商平臺代為收取的商戶資金以及監管問題,規避電商平臺形成“資金池”,最終使平臺無法挪用商戶的貨款,促進平臺和商戶之間形成更健康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