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奔騰,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祥之處,有一片生機勃勃的熱土。
以占廣州6.5%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廣州40%的工業產值、15%的地區生產總值和17%的稅收收入……
這就是廣州市黃埔區。
8月29日,中共廣州市黃埔區第二屆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全面回顧黃埔區一屆一次黨代會以來的發展成就,并提出未來五年工作總要求。
黃埔區一屆一次黨代會以來,黃埔區攻堅克難、攻城拔寨,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六年來,該區GDP年均增長7%,2017年至2019年增速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2020年克服疫情影響逆勢增長4.1%,今年上半年增長16.1%,連續三年4次獲國務院督查激勵,廣州開發區排名穩居全國第二,黃埔區始終位居全國百強區前列。
再闖關山千萬重,擔更大的任務、挑更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未來五年,黃埔區將展現更大的作為。
黃埔區將以“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為戰略牽引,發揮廣州實體經濟主戰場、科技創新主引擎、改革開放主陣地、城市更新主力軍作用,大力實施“萬億制造”“萬億國資”“萬億固投”“萬億商品”四個“萬億”計劃,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高地,加快促進黃埔人民共同富裕,奮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
橫戈躍馬??黃埔制造產生世界級吸引力
全球頂尖生物制藥產業集群基本建成,百濟神州實現商業化生產;加快構建集成電路產業化集群,努力打造全國集成電路第三極核心區;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小鵬汽車、寶能汽車、百度Apollo加快建設……如今,三大產業集群在中新廣州知識城迅猛崛起。
放眼黃埔,產業發展的強勁脈動,不止這一處。黃埔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創造性提出“四區四中心”發展戰略,從北到南,宏偉構想,藍圖漸顯——
向北看,點亮科創“北極點”,知識城聚焦“在政策支持和創新驅動上下功夫”,成為知識經濟發展要素高度聚集之城;
向中看,經歷了多次“生長”擴容,科學城聚焦“五年大變化”,成為廣州總部經濟最為集聚、創新活力最為強勁的區域;
向南看,黃埔港聚焦“古港”“良港”煥發新活力,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全面啟動,黃埔綜合保稅區獲國務院批復,扎實推進珠江黃埔段沿岸高質量發展;十年精耕正青春,生物島聚焦高端生物醫藥研發,集聚阿斯利康、百濟神州等生物醫藥企業500多家、院士項目20多個,闖入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第一梯隊……
顯著增長的不僅是規模體量,黃埔發展更讓人矚目的,是其在深度、高度、廣度方面的步步為營。六年來,黃埔敢闖敢試、敢為人先,成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重要窗口。
從推進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使國企資產突破3000億元、增長近5倍,到在全省率先成為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成立北上廣深首個營商環境改革局、全省首個行政審批局、全國首個民營經濟和企業服務局并首創“承諾制信任審批”“訂制式審批服務”,再到務實推進中以、中歐、中沙等合作,經貿聯系遍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獲評“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區”,黃埔以最優營商環境成為了全球企業投資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
六年來,黃埔區堅持制造立區、創新強區,全面夯實智能制造大區龍頭地位,產業集群躍然升華,高水平推進創新資源集聚成勢。
廣州高新區排名躍至全國第六,科技創新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經開區第一。率先創建“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先行示范區,制定全國首個“專精特新10條”“民營及中小企業18條”,培育孵化科技企業近5萬家,集聚專精特新企業達100家、高新技術企業超2100家,發明專利授權量、上市企業總數穩居全國開發區第一。落地廣州實驗室、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航空輪胎動力學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聚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超30家、高端研發機構1000多家,省高水平創新研究院占全省2/3。引進103名院士,集聚高層次人才1151人,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吊塔林立、機器轟鳴,勾勒出黃埔熱火朝天的建設畫卷。
廣招天下商,黃埔區首創招商4.0模式,實施“一十百千萬”專項行動,先后引進GE、百濟神州諾誠健華等優質項目近1000個,500億級以上項目6個,百億級項目超30個,成為華南地區投資最密集的地區,榮獲“2019年度全球杰出投資促進機構大獎”。規劃建設八大價值創新園區,集聚千億級企業1家、500億級企業2家、百億級企業15家,形成汽車、電子、能源等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生物醫藥、化工等四大500億級產業集群,成為大灣區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地。
六年兩千一百日,多是橫戈馬上行。黃埔這艘大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創造的成績令人刮目相看。
乘勢而上??未來五年實施四個“萬億”
1984年,廣州經開區選址于黃埔,黃埔成為改革開放“橋頭堡”。而未來五年,以破竹之勢,黃埔又開啟了指向高質量發展的四個“萬億”征程,走向新一輪騰飛。
于黃埔而言,工業始終是應對大風大浪的“頂梁柱”。撐起“頂梁柱”,“萬億制造”計劃提出,到2025年,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邁入萬億級序列。黃埔區開展補鏈強鏈行動,率先在集成電路、生物技術等13個重點產業實施“鏈長制”,培育世界級前沿產業集群,推動汽車制造、高端化工等六大傳統支柱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謀劃量子通信、納米科技等未來產業,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國資實力也將更雄厚。“萬億國資”計劃提出,到2025年,實現國資管理規模超1萬億元。優化國資布局,加快出臺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方案推進國企改革,加快建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強化國資運營,力爭“十四五”末,每家商業類區屬國企控股1家以上上市公司,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總量達到10家以上。
“萬億固投”計劃則提出,未來五年累計實現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超1萬億元。加速產業項目引領、強化政府投資帶動、促進社會資本參與,顯著提升工業技改、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比重,形成“建設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滾動發展格局。
“萬億商品”則瞄準廣州國際消費中心戰略支點。計劃提出,大力推動內外聯動,全面打造內外循環交匯新高地,到2025年,實現商品銷售總額超1萬億元。積極推動外貿外資穩中提質、流通體系現代化、消費擴容升級。加快發展“線上引流+實體消費”等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壯大新型消費,推動商圈經濟、夜間經濟、社區經濟等協同發展,打造廣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戰略支點。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黃埔區將搶抓“雙區”“雙城”機遇,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在市場互聯互通、資金有序跨境流動、高端設備材料進口、港澳居民投資便利、跨境數據融合等重點領域加快實現“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持續深化與港澳合作,加快出入境大樓、游艇自由行碼頭、直升機客運站等穗港澳融通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穗港智造合作區、穗港科技合作園、穗澳創新園建設取得標志性成果。全力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打造大灣區融通發展示范地。
“萬億”征途上的黃埔,未來不可限量。
民生改善??打造共同富裕實踐區
為改善民生、增進福祉,給人民群眾創造高品質幸福生活,黃埔區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六年來,黃埔區在全省率先出臺改革創新容錯糾錯機制,出臺“鐵軍8條”“頭雁10條”,形成干事創業良好氛圍;全面構建“15分鐘黨群服務圈”,所有村社實現“四個一肩挑”,“兩新”組織實現“兩個覆蓋”。疫情防控期間,千個支部建在一線、萬名黨員沖在一線,黨旗飄揚在一線。
六年來,黃埔區社會及民生事業蒸蒸日上,連續2年榮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該區開通運營6條地鐵、建成有軌電車1號線,全面融入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民生福祉大幅攀升;引入華師附中、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知識城南方醫院等優質教育醫療資源,構建“20分鐘便民服務圈”;在全市率先試點建設“令行禁止、有呼必應”綜合指揮調度平臺,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基層治理全效提升。
聚焦“讓城市生活更美好”,黃埔全力跑出城市建設“加速度”。
會議提出,未來五年,黃埔區將加速基礎設施升級,加快建設5G基站、數據中心等,完善城市綜合管廊網絡,完善“9高12快4通道”對外道路系統,實現大灣區主要節點“1小時通達”、區內組團間“半小時聯通”;重塑知識城、科學城、黃埔港等片區天際輪廓線,建設特色城市地標。聚集發展各類商業綜合體、高端酒店、特色商業街,打造多層次多中心多節點商業體系。用“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精細化治理,打造品質人居環境。
打造共同富裕實踐區將是未來黃埔民生工作的重心。
黃埔區將在教育、醫療、文化等方面持續加大投入,提升初、小、幼學校公辦比例,高標準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動街鎮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覆蓋,完善三級醫療服務網絡,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需求。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