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沖擊下,數字金融被前所未有地提及與重視,當前我國銀行保險業數字金融體系建設發展情況如何?數字金融安全邊際如何把控?數字金融產業生態體系如何打造?9月3日,“2021中國國際金融科技論壇”在首鋼園區召開,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霍學文,銀保監會統信部副主任駱絮飛就相關熱點問題一一作出了回應。與會嘉賓認為,當今世界正迎來一場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經濟社會數字化發展正進入“快車道”,未來應鼓勵并支持底層技術、通用技術、監管技術廣泛應用于金融領域。
數字金融助推經濟發展
近一年來,金融領域加速推進數字化變革,助推數字金融崛起,數字金融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今世界正迎來一場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經濟社會數字化發展正進入‘快車道’。”李東榮指出,數字化正成為我們這一時代的重要特征,數字金融作為數字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重要支撐,也正日益成為各個國家乃至區域間金融競爭合作的制高點。
當前,我國銀行保險業加快數字化轉型進度如何?駱絮飛介紹稱,2020年銀行保險機構信息科技資金總額度超過了2400億元,同比增長21%,銀行保險機構信息科技人員接近15萬人,同比增長17%,有力地支撐和促進了數字金融體系建設。
數字金融的爆發,離不開數字技術的助力,金融科技“監管沙箱”自2019年12月在北京啟動試點以來已全面落地。霍學文指出,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指導下,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監管沙箱”共三批22個項目已經入箱,服務的市場主體創新應用在穩企業、保就業,推動復工復產,優化首都金融信貸營商環境,推動數字化轉型,實施普惠金融,夯實金融安全基礎設施等方面已經產生了明顯的效果。
數據安全問題亟待解決
在金融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創新與規范之間的權衡從未停止。針對當前數字金融領域產業鏈價值鏈延伸、市場主體關聯性增強、金融風險構成復雜等新挑戰,李東榮直言,“我們應將風險預警和風險防范的環節前伸,未雨綢繆,提前部署,建立健全涵蓋法律規范、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機構自治、社會監督等多種手段,并貫通業務、技術、數據、網絡行為等多重維度的數字金融治理體系,真正實現數字金融領域‘模式看得清、風險控得了、業態管得好、權益護得住’”。
作為金融行業主體,銀行和保險面臨的網絡安全威脅也日益增多。駱絮飛強調稱,“當前國內外網絡安全形勢依然比較嚴峻,網絡攻擊手段比較復雜,攻擊自動化和精準化程度也變得非常高。信息安全的風險狀況逐漸增加,而海量數據的集中交互和開放影響,客觀上加大了自主管理與保護難度”。
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孫揚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加強外包第三方合作服務中的安全監管很有必要,第三方合作服務的安全漏洞也亟待填補。
提升核心技術掌控能力
事實上,早在2020年,監管就加大了對金融業務本源的追溯能力,依法將金融科技、數字金融等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
霍學文介紹稱,“我們已經建設了多點布局的金融科技應用場景示范區,面向風險管理、資產評價、開放銀行等多種金融應用場景,解決傳統金融業務痛點難點問題。未來將進一步建設常態化金融科技應用場景對接發布機制,通過路演交流、培育輔導、精準對接等多種形式,鼓勵并支持底層技術、通用技術、監管技術廣泛應用于金融領域”。
在監管層面,銀保監會也將搭建“防護網”多方面發力。駱絮飛透露稱,銀保監會目前正在確定《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全面推動銀保機構轉變經營理念,創新機制流程。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端到端服務的數字化運營體系,夯實技術平臺底座,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核心技術掌控能力。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