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商務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9月2日至7日在京舉辦。本屆服貿會圍繞“數字開啟未來,服務促進發展”的主題,緊抓數字經濟、碳達峰碳中和等熱點趨勢,展示了與之相關的各類服務和產品。
展示新技術新成果
在服貿會首次設置的數字服務專區,《中國消費者報》記者看到,國家電網、中國銀行、華為、京東、阿里巴巴、京東方、美團,以及畢馬威、特斯拉、高通、愛普生等中外企業,紛紛展示了全球服務領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最新成果和技術應用。
京東和美團不約而同地展示了其研發的無人駕駛智能送貨車,《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兩輛一紅一黃的無人送貨車外形有些相似——車體是寬大的貨柜,車頂上集成了觀察模塊。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兩種無人送貨車都能在城市道路上自動行駛,到達預定地點后,自動向收件方發送信息通知取件,收件人用手機掃碼或用NFC功能即可打開相應貨柜艙口取件。目前,這些無人送貨車已經在北京的部分地區開始試用。
在由故宮博物院主辦、騰訊協辦的數字故宮體驗專區,除了一個大屏幕以及一個個平板電腦外,記者沒有看到任何實物展品。參觀者是通過5G、AR等技術,實時互動,在“云”上來看故宮的各種文物展示。
數字人民幣也是服貿會的一大亮點。在服貿會的數字金融示范區,無人超市、移動便利車、自動咖啡機以及銷售文創產品的店鋪,甚至共享單車,都可以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有消費者現場購買了外形像銀行卡的數字人民幣硬錢包,并用數字人民幣ATM兌換機兌換出數字幣,然后用硬錢包在自助咖啡機上買到了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
不管是無人車,還是數字硬錢包、自助咖啡機,支撐這些產品和服務的,是方興未艾的數字科技。審計、稅務和咨詢服務商畢馬威公司亞太區及中國負責人陶匡淳表示,在全球經濟數字化發展趨勢背景下,數字科技正在向經濟社會各個領域迅速滲透。由數字技術發展衍生的專業服務正蓬勃發展,為全球經濟轉型發展和國際經貿合作帶來新機遇。新冠肺炎疫情也極大地推動了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大了研發投入的浪潮,服貿會將重點定位于數字服務,順應了中國和全球經濟數字化發展新趨勢。
讓生產生活更智慧
9月3日,在服貿會數字貿易發展趨勢和前沿高峰論壇上,商務部發布了《中國數字貿易發展報告2020》。報告顯示,“十三五”時期我國數字貿易額由2015年的2000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2947.6億美元,增長幅度47.4%。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貿易規模將持續擴大,到2025年,可數字化的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將超過4000億美元,占服務貿易比重50%左右。
撰寫《破局:中國服務經濟15年崛起與突破之路》一書的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高蕊博士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從信息技術的技術應用和模式創新來說,服務業可以劃分為傳統服務和新興服務,經歷了激烈博弈、突破彼此邊界,最后走向融合共生。“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促進服務業繁榮發展,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企業,強調服務業的發展質量,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當前服務業發展基礎的肯定。
“數字經濟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美團聯合創始人穆榮均說,“比如家政、外賣等到家服務不斷發展,使大家有了更多閑暇時間追求文化教育、休閑娛樂等服務享受,生活有了更高的品質。數字經濟的發展讓服務變得更加豐富、更加容易獲取、更加標準規范,無論你身在何方,打開移動終端,就可以迅速獲得周邊各種優質服務。在數字時代之前,消費者因為信息不對稱,很難選擇,而數字經濟聚合了大量用戶點評評價,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性,幫助消費者決策,提升了消費體驗。”
國美控股集團CEO杜鵑認為,數字化賦能下的美好生活需求,意味著用戶的場景需求更加多元互融,也呼喚零售業的供給更加智慧精準,場景作為人與人、人與物連接器的屬性將得到極大的擴展。萬物互聯場景讓需求和生產匹配更加動態式精準,零售作為供需適配器的作用得到升級優化,供應鏈動態集成將更加靈活、高效。
盒馬生鮮創始人、CEO侯毅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長期困擾著超市商場的一些問題,例如如何減少損耗,通過區塊鏈技術,在使用人工智能后便迎刃而解,可以保證農產品的溯源得到實時、有效、真實的反映。他說:“我們正在打造一刻鐘的本地生活服務圈,在每個小區門口建立一個30平方米的服務店,賣的是整個互聯網的商品,讓消費者享受更便捷的生活。”
為個人信息上“安全鎖”
數據安全是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9月1日,《數據安全法》開始實施,在服貿會上,包括個人信息在內的數據安全問題也成為熱點。網絡安全廠商奇安信集團全面展示了新一代網絡安全框架;畢馬威公司以國標數據安全成熟度模型為依托,充分設計了涵蓋治理層面、管理層面、技術與產品層面的立體化數據安全管理體系;海南安邁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展示了分布式系列產品解決方案,通過IPFS技術實現的分布式存儲,將數據分成了多個碎片存儲在不同的節點上,極大地提高了數據安全性。
“數據使用可以帶來很多收益,也可能帶來風險。”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表示,由于經濟的規模效應,數據產業可能會形成一個經營很集中、擁有壟斷地位的數據平臺企業,并且可能利用其壟斷地位,對競爭對手和消費者產生不利影響。
白重恩認為,數據安全治理在體現效率的同時,也要保護個人權益,保證公平,保護創新的動力。具體而言,采集時應該把目的向消費者講清楚,避免誤導行為,并保證不會用作其他目的,且征得消費者個人同意后才能采集數據。對于數據的儲存、流通要有比較嚴格的保護措施,對數據的使用也要有一定規范。收集到的數據,不管是個人還是機構的,必須做脫敏處理,把數據匿名化,還要進行安全分級,對不同安全級別的數據進行不同的規范。
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表示,企業要守住數據安全的三條紅線:一要守住數據采集的紅線,在服務過程中要以最小化原則收集用戶隱私;二要守住數據存儲的紅線,數據運營商作為數據活動的處理者,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律,并對所存儲數據負有安全責任;三要守住數據流動的紅線,不只是供應鏈上下游數據流動,還要根據《數據安全法》的規定,保障數據跨境流動的安全。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