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中國航空物流樞紐發展指數報告2021》在服貿會上第三屆空中絲綢之路國際合作峰會上發布。依據《報告》,從綜合指數結構變化看,上海、北京、廣州位列前三。
《報告》顯示,突發的疫情暴露了中國航空運輸的短板。2020年,國內25個物流樞紐機場貨郵吞吐量與2019年相比出現了同比下降,但總量保持了基本持平。
目前,中國的航空物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突出,從航空物流樞紐發展指數及排名看,上海、北京、廣州位列前三,這反映了國內大型綜合性機場在航空物流樞紐建設中具備較強的比較優勢。排名4~10位的城市依次為成都、鄭州、重慶、武漢、昆明、深圳、青島,其中成都有一定的領先優勢。中西部也有5座城市入圍前10,反映出內陸地區對航空樞紐建設的高度重視。
《報告》認為,通過認真研究綜合交通、產業支撐短板,能夠提高國際空港物流樞紐體系的國際航空貨運、跨境物流、城市配送、多式聯運等物流服務水平。
從排名4~10位各分項指數情況來看,機場發展方面,各地發展總體較為均衡,隨著成都天府機場投入運營和鄂州機場加快建設,預計明年的評價結果會有明顯變化;綜合交通方面,鄭州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深圳需要加大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產業支撐方面,深圳的領先優勢比較明顯,昆明需要加強物流與交通、制造、商貿等產業聯動融合;功能保障方面,成都的功能保障體系最全面;環境約束方面,深圳、昆明具有領先優勢。
通過對空港型物流樞紐內涵的分析,結合樞紐經濟發展特點和規律,《報告》構建了具備全面性、先行性特征的衡量空港型物流樞紐發展水平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以“機場建設、綜合交通、產業規模、功能保障、環境約束”5個分項指標構建空港型物流樞紐發展的3層34個指標評價體系。最突出的創新性體現在機場航空物流規模測速指標和航空物流機場輻射范圍測算被納入評價體系。
據介紹,機場發展組和綜合交通組15個指標反映現代航空物流中心發展水平;產業支撐二組10個指標反映依托空港基礎當地物流業及產業發展的規模效應、輻射影響。功能保障組6個指標和環境約束3個指標反映物流樞紐城市對外開放度和綠色度。
報告對《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提出的23個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的航空物流競爭力進行綜合評價,力求展現各航空物流樞紐的發展現狀,全面分析航空物流樞紐發展面臨的短板和問題,并提出發展建議。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