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7月底,我國市場主體總量達1.46億戶;市場主體活躍度總體穩定在70%左右,年均凈增長超過1000萬戶……9月6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工在國新辦舉行的“激發市場活力 規范市場秩序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布會上表示。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法治環境和市場環境,逐步實現市場主體準入制度從政府端的管理好用向企業端的辦事好用轉變。
各類市場主體快速發展
近年來,各類市場主體快速發展。據介紹,自2012年以來,我國市場主體總量從5500萬戶增長到1.46億戶,增長了近1.6倍,年均凈增長超過1000萬戶。其中企業從1300多萬戶增長到4600萬戶,個體工商戶從4000萬戶增加到9800萬戶;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設市場主體1394萬戶。
隨著“六穩”“六保”等各項政策落地見效,大多數市場主體千方百計推進恢復生產和服務,逐步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帶來的新情況,且催生出許多新的市場機會。特別是企業數字化轉型加速,促使很多新設企業積極參與進來以滿足新形勢下市場的新需求——數字社會、數字經濟各領域數字化向縱深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邁入了新階段,正全面重塑各行業發展模式和格局。
“去年,我們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助力減稅降費超過2.6萬億元、金融讓利1.5萬億元的支持政策精準對接各類市場主體,綜合釋放支持各類市場主體發展的積極效果。”張工表示。
在談及我國市場主體能夠持續快速增長的原因時,張工表示,“這不僅在于我國具有巨大潛力的超大規模市場,持續孕育著發展商機和市場需求,還在于經濟的長期健康穩定發展,以及各項政策護航,持續激發了各類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各類市場主體的快速發展,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著重要作用。“為鞏固存量就業和吸納新增就業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撐。全國1億多各類市場主體吸納承載了近3億農民工群體就業,有力促進了農民收入增長、農民生活改善,有力增強了農村發展和脫貧攻堅的內在活力。同時也有力保障和充實了城鄉統籌發展進程中勞動力資源。”張工說。
繼續紓困中小微企業
去年疫情發生以來,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問題面臨諸多考驗。
從供給端看,8月原材料購進價格仍處于高景氣區間,只是擴張速度放緩,PPI(生產價格指數)出現圓弧頂特征,相關生產資料價格也出現環比上升,這些都意味著小企業面臨著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從需求端看,8月制造業新訂單指數下滑1.3個百分點至49.6%,疫情暴發以來首次跌破榮枯線,意味著下游的需求有所萎縮。
對此,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聚焦中小微企業,出臺各紓困幫扶政策。如,今年5月2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紓困和發展。會議明確,當前國內外環境復雜嚴峻,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仍面臨困難,要繼續有針對性加強支持。
9月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又再次部署加大對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紓困幫扶力度,加強政策儲備,做好跨周期調節。其中包括,今年再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支持地方法人銀行向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放貸款。引導金融機構開展票據貼現和標準化票據融資,人民銀行提供再貼現支持,緩解中小微企業占款壓力。
“這些舉措有利于促進銀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中國民生銀行高級宏觀研究員王靜文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疫情暴發后,再貸款再貼現就成為央行紓困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增加額度之外,央行還下調了再貸款利率。僅2020年一年,支小再貸款規模就由2832億元膨脹至9756億元,足足擴張了兩倍多。
今年以來,中小微企業融資亦呈現量增、面擴、價降。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介紹,6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7.7萬億元,同比增長31%;支持小微經營主體3830萬戶,同比增長29.2%。2020年至2021年5月,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6.3萬億元。
王靜文表示,政策方面至少三類可以預期:一是財政政策前置,如將明年的一部分專項債額度提前發行;二是延長部分惠企政策的時間,如原定于今年底到期的兩項貨幣政策直達工具繼續延期;三是根據形勢需要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以低成本資金置換MLF(中期借貸便利),甚至考慮下調政策利率。
營造良好競爭環境
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核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公平競爭制度不斷完善、市場監管體制日趨健全、競爭監管執法日益強化,營造了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競爭環境。
市場監管部門著眼優化公平競爭法治環境,著力完善競爭法律制度體系——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推動出臺電子商務法,加快修訂反壟斷法,制定《經營者集中審查暫行規定》《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等規章,發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經營者反壟斷合規指南》等,基本建立起覆蓋線上線下、日趨系統完備的競爭法律制度體系。
特別是近期,國務院還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該條例高度關注社會關切,如,條例建立市場主體的歇業制度,明確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原因造成經營困難的,市場主體可以自主決定在一定時期內歇業。
“考慮到部分市場主體因客觀原因,比如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暫時無法開展經營活動,但仍有較強的經營意愿和能力,為了降低維持成本,借鑒了國際經驗,設立歇業制度。”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法規司司長許新建說,市場主體可以自主決定歇業,歇業最長期限不能超過3年。
據了解,該條例將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為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激發市場活力、規范市場秩序和促進公平競爭提供了法治保障。
除了完善相關制度規則體系外,去年以來,市場監管部門還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對多家企業嚴厲查處。其中包括依法查處社會反映強烈的頭部平臺企業“二選一”壟斷行為;依法解除廣受詬病的網絡音樂領域獨家版權;嚴厲查處社區團購領域低價傾銷、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依法嚴格審查平臺企業并購案件,及時禁止網絡游戲直播領域頭部平臺企業損害競爭的并購行為等。
張工表示,接下來,市場監管部門將從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戰略高度,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更好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著力實施競爭政策、維護公平競爭,更好促進高質量發展;著力堅守安全底線、提升質量高線,更好保障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著力完善市場規則、提高監管效能,更好服務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