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闊的田間地頭,百姓笑逐顏開;鄉村秀美如畫,城市綻放新顏……
日前,記者從安徽省宿州市泗縣縣委宣傳部獲悉,五年來,泗縣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糧食生產實現“十八連豐”,農副產品加工業產值年均增長8%。建成特色農業產業基地221個,“百果園、花世界、綠泗州”工程扎實推進。大路口山芋、泗縣金絲絞瓜榮獲“國家地理標志”,石龍湖田園綜合體獲評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黑土地里刨出來“金疙瘩”
在安徽泗州薯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生產線上身著藍色工作服戴著口罩的工人,正在嫻熟地對已經成型的餅狀粉絲進行覆膜。另一邊對料包進行整理、分類投放、統一裝盒的工作也在有序進行。泗州薯業廠長王振好介紹,安徽泗縣作為中國山芋之鄉,形成了山芋種植、淀粉加工、粉絲加工一條龍的生產格局,是全國山芋淀粉和粉絲加工生產的集散地。
當地老百姓都把山芋叫做紅薯,家家戶戶種紅薯已經成了當地延續上百年的傳統,因此泗縣紅薯被稱為黑土地里刨出來的“金疙瘩”。泗州薯業有限公司等作為當地紅薯粉絲加工的企業,正在將“山芋之鄉”的名片擦的更亮。
記者在電商品臺看到,一箱六桶裝的花甲粉絲市場售價65元左右,因其包裝精美、食用方便、口味獨特,一經上市就迅速打開了市場,成為明星單品之一。打開盒裝粉絲的外包裝,花甲包、金針菇包等6種“最佳拍檔”的調料包,帶給消費者滿滿的驚喜。泗州薯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彭強介紹,面對全國紛至沓來的訂單,雖然日加工產量粉絲十二噸,但還是不能充分滿足市場的需求。下一步企業將繼續加大對務工人員的招聘和培訓力度,全面提升產出水平,緩解各種粉絲加工品供不應求的狀況。
“我們力爭年均生產加工粉絲六千噸,努力達到產值過億。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我縣的粉絲文化,我們將會為本地群眾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大大激發農戶種植山芋的動力,逐步打造山芋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的聯合體。”彭強說。
突出做好“蟹文章”
運河名城看泗州,泗州水產看丁湖。丁湖鎮歷史悠久,自然條件優越,省級自然保護區、全縣最大的天然河流——沱河流經該鎮。保護區內植被多樣,蘆葦叢生,千頃碧波、水天一色,雁鴨類及鷺類翩翩起舞,動植物資源相當豐富。
丁湖鎮南部樊集村、向陽村、湯湖村臨近沱河,水資源豐富,當地一直有水產養殖傳統,有可養水面1.2萬畝,灘涂1.4萬畝,精養塘5000畝。近年來,該鎮加快發展農業產業,突出做好“水文章”,以治理一條河,增色一個鎮為思路,加大環境保護,推進生態環境持續明顯改善,逐步形成以環保促進水產養殖高質量發展,以水產養殖倒逼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新格局。
作為名優特產品,“泗縣沱河螃蟹”在周邊市場的認可度較高,市場供不應求。為解決發展瓶頸,丁湖鎮積極與當涂縣烏溪鎮對接,定期邀請專家現場指導并采購優質蟹苗。與此同時,組織養殖大戶走出去,到五河縣、泗洪縣等地學習先進養殖技術,采購增氧設施,打深水機井調節水溫,提高螃蟹畝產量,預計2022年,畝產將突破200斤。
該鎮已經注冊具有丁湖地域特色的品牌商標,還將積極申報中國地理標志商標,并計劃于明年10月份稻香蟹肥的季節試舉辦泗縣丁湖鎮螃蟹文化節。
努力打造生態之水,積極推進農村水環境綜合治理,使全鎮水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水經濟”也得到了壯大發展。
數據顯示,丁湖鎮2020年產出河蟹等各類水產品120余萬斤,鴨蛋3.5萬斤,同時該鎮大力推廣“稻蝦蟹共生”種養模式,建成投入使用“稻蝦蟹共生”種養基地2000畝,年產值達2000萬元。根據市場發展規律,丁湖鎮將分三期穩步推進開發蟹塘,預計“十四五”末,養殖規模將擴大到5000畝以上。同時著力推進“旱改水”工程,在保持現有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北擴東進,再擴植優質水稻10000畝。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