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在深圳市大鵬新區舉辦的第二屆深圳國際食品谷論壇上,中國(深圳)農業食品創新產業園區揭牌,標志著醞釀已久的中國(深圳)國際食品谷從規劃和頂層設計,正式邁進落地實施階段。
本次論壇是深圳市貫徹落實《深圳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行動方案》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圳國際食品谷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等有關要求,推動深圳國際食品谷建設而籌劃舉辦。
食品谷這一形式,最早起源于荷蘭,全球農學類排名第一的“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和研究中心+食品谷”是全世界最成功的范例。從創立以來,荷蘭食品谷已經擁有200多家食品及農業研發機構、2600多家相關公司企業、3個應用型大學及15000名食品專業研究人員,以及多家技術轉移、技術展示、創業和金融服務等中介機構,組成的一個食品產業集群和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生態系統,年產值650億,出口325億美元。
鑒于食品谷這種形式在食品科學創新和鄉村振興方面的巨大推動力量,中國(深圳)食品創新產業園,在參照荷蘭、日本等全球成功的食品谷的基礎上,經過數年的充分論證,于2021年3月發布了食品谷的規劃,并得到了中國農業農村部、發改委等中央部委在內的大力支持,農業農村部在2021年初專門發文“支持深圳市建設中國(深圳)農業食品創新產業園”。
深圳食品谷的規劃顯示,國際食品谷產業發展目標為:到2035年,實現1500億元年產值,累計拉動800億元社會投資;打造100個高校研究院、科研機構,引進100個國際國內高層次創新人才團隊,匯聚100個具有超強研發能力、超大生產規模、超高制造水平的食品企業。
為了完成以上目標,深圳國際食品谷規劃明確了以大鵬新區為核心載體(創新先導核),以深圳其他地區為高端展示區,以大灣區城市群為服務拓展區,在深圳周邊對口幫扶地區建設多個產業集聚園,對接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7大未來產業,重點聚焦生物育種、生命健康、海洋經濟等領域,在政策、空間、資金和人才等各方面全力推進國際食品谷的建設。
值得重點關注的是,大學、研究機構和企業協同科研和創新使得食品谷的成果轉化能力遠超普通的產業聚集地,這也是為什么全球農學類排名第一的“瓦赫寧根大學+食品谷”能夠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
比照“荷蘭瓦赫寧根大學+食品谷”的模式,深圳國際食品谷以“大學+”的功能組織模式,建設以中國農科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為代表的科技智核群組。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農科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成立于2014年,是我國唯一從事農業基因組學研究的國家級研究所,在扎根深圳短短的7年時間,已經迅速成長為中國農業科技研發的領頭羊,多項科研成果排名全國乃至世界同類前列。
作為深圳國際食品谷的實施內容,這次論壇上成立了國際食品谷的專家委員會,審議專家委員會章程并給余欣榮、陳萌山、朱蓓薇、吳清平、Bruce German等專家頒發聘書,并審議食品谷若干舉措。
(文中圖片均由中國農科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提供)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