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各大電商平臺陸續開始發貨,快遞業務量也迎來暴漲的高峰期。近年來,我國快遞業發展迅猛,15年前日均快遞業務量僅為300萬件,2021年日均業務量已經突破3億件大關。海量的快遞包裹背后卻是快遞包裝廢棄物持續增加,海量生活垃圾給環保帶來巨大壓力。
一米多長的塑料膜里只包了一支筆,一瓶指甲油外面套了3個包裝紙盒……過度包裝和電商產品的二次包裝,使快遞變得越發“虛胖”。“五花大綁”的快遞包裹拆開后,大量紙箱、塑料包裝袋和泡沫填充物便被順手丟進垃圾桶,淪為生活垃圾。
快遞包裝垃圾劇增的背后,是巨大的資源浪費和經濟損失。2020年12月,國辦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到2022年全面建立統一規范、約束有力的快遞綠色包裝標準體系,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達到85%,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規模達700萬個,快遞包裝標準化、綠色化、循環化水平明顯提升。
然而,快遞包裝“瘦身”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賣家、買家、快遞、監管部門等多方通力合作,從源頭到終端全過程、全環節一起發力、協同把關。
首先應盡快完善快遞包裝的行業標準,通過完善覆蓋設計、材料、生產、使用、評價、回收利用、處置等全周期的快遞綠色包裝標準體系,為快遞包裝提供規范化指引和依據。同時,在法律法規等政策中引用推薦性標準,將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實施情況納入快遞、電商等行業監管以及全國“無廢城市”試點評估,提高標準的約束力。
其次,快遞包裝“瘦身”不僅要“減量”,還要在“循環”上下功夫。事實上,很多快遞包裝和填充物是可以被循環利用的,目前也有多家企業開始推廣使用可循環快遞箱等,可以有效減少耗材,從源頭上減少快遞包裝垃圾的產生。消費者也要建立良好的環保意識,通過采取電商、快遞和消費者分攤的付費方式,共同建立起快遞綠色物流良性循環體系。
鼓勵和引導快遞企業使用綠色包裝,還可以通過給予一定財政補貼、減免稅費等優惠政策,減少企業使用綠色包裝的成本,只有將被動執行轉變成一種自覺行動,才能推動綠色包裝標準化真正落實。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