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財經評論員 劉曉
終于輪到李佳琦了,不同的是,此次出面的是消保委,不是稅務部門。
今年雙十一期間,浙江省消保委對淘寶、拼多多、京東、快手、抖音五個平臺和17位主播的直播帶貨進行了消費體察。發現Timor小小瘋、云云直播間等5位主播存在夸大宣傳,用絕對性廣告語、與其他直播間價格對比等問題;知了嚴選、融威七號(小軒哥)等主播商品質量不符合標準問題;在李佳琦、唄唄兔直播間內,分別發現1批次和2批次商品標簽不規范問題。12月23日,浙江消保委約談以上五大平臺及相關主播,要求其在3個工作日內提交正式的整改報告。
電商直播,如此火紅的賽道,如此吸金的財路,快速吸引了各方神圣:劉濤、張雨綺等紛紛成為帶貨達人,職業還債人羅永浩很快就基本還清了6億元債務;新東方的俞校長大有向帶貨直播轉型的趨勢;頭部主播薇婭光罰款就13億多;王力宏在人設崩塌之前,干的最“露臉”的,竟然是直播帶貨……
2018年起,我國的電商直播行業便已然成為新的風口,一些早期的主播,在平臺上撬動了巨大流量。到了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如同催化劑一般,進一步激發了線上電商直播的生命力。電商直播,救了一批企業,富了一批人,也讓消費者享受了互聯網的便利。
野蠻生長的路上,一批批資本進來,一批批機構倒下,一批批主播涌入,一批批網紅涼涼。到今天,這個行業終于又站上了十字路口。
——薇婭、雪梨、林珊珊等頭部主播,名利雙收,卻三觀不正,鋌而走險,這樣損害國家利益、對行業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的“失格網紅”還有多少?
——浙江省消保委此次消費體察所暴露的諸如夸大宣傳,用絕對性廣告語、與其他直播間價格對比、質量不符合標準等問題,多少平臺主播同樣存在?
——部分頭部主播依靠規模效應降維打擊,令部分中小主播難以沖破注意力壟斷,不得不掏錢買流量,陷入惡性循環,瘋狂內卷之下,行業何以為繼?
——動輒宣稱全網最低價,一定要比競爭對手便宜,品牌方和頭部主播爭奪渠道控制權、定價權,薅羊毛、割韭菜產生的后果,憑什么讓消費者埋單?
——頭部主播“坑位費”和抽成叫價越來越高,商品價格卻被越壓越低,疊加原材料價格、人力成本上漲等因素,企業賠本賺吆喝,利潤如何保障?
——部分帶貨團隊對于國際大品牌,不收“坑位費”只收抽成,而對國貨品牌,一般既要收坑位費,又要收抽成,吃干榨盡,這種雙標行徑是何道理?
——一些代刷流量的“技術公司”大行其道,帶貨團隊花錢可改帶貨銷量,增加觀看人數、互動評論、點贊關注,“機器粉”四處橫行,欺騙了誰?
——一些選品師收受錢財為“上貢”企業“走后門”,導致“三無”產品、貼牌產品、高仿品屢屢出現在直播間,帶貨“翻車”事件頻發,如何規范?
——饑餓營銷、價格誤導、憋單話術,耗時耗力,套路連套路,奧數式促銷,一再消磨消費者耐性和信任,購物節越來越涼,最終還有多少人會埋單?
——既要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和違法違規“造富”,又要引導資本穩定有序發展、健康良性運作,強力監管的“紅綠燈”下,平臺、主播們會何去何從?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艾瑞咨詢發布《2021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超1.2萬億元,年增長率為197.0%。過去一年,品牌店播成交額已經占整體直播電商的32.1%。艾瑞咨詢估算,2023年直播電商規模將超過4.9萬億元。即便如此,今年略顯尷尬的“雙十一”和基本無感的“雙十二”,同樣給這個行業敲響了警鐘。
互聯網流量時代,消費升級趨勢下,電商直播行業的吃相不該這么難看,更不該倒下。不管是表面上的紛紛擾擾,還是行業內部的暗潮涌動,都說明,這個江湖,正在潛移默化中發生著改變,“蒙眼狂奔”真的行不通了。
(本文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