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氫”風徐來,哪些氫能源公司會率先業績兌現?
回顧2021年的A股市場,氫能源板塊儼然是香餑餑。特別是下半年,板塊開啟了加速上漲模式,個股均有不錯表現。美錦能源下半年漲幅高達117%、藍科高新也喜提73.6%的漲幅,京城股份漲幅高更是達263%。
為何2019年就被提及的氫能源板塊,會在今年下半年迎來集中爆發?其實原因不難理解。2021年出臺了眾多政策大力扶持氫能源,加之碳中和背景,氫能源是唯一一個尚未被資金大力追捧的新能源行業。展望2022年,氫能源還有多少投資機會?
政策扶持、需求釋放帶來機遇
根據《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預測,2020-2030年間,綠氫比例將從3%上升至 15%;2025年,我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1萬億元,氫氣需求量將接近6000萬噸,在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10%,其中綠氫比例進一步增長到70%,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約7億噸。面對萬億市場,圍繞氫能源孕育的相關產業鏈必將受益。政策利好疊加行業長期發展潛力,就目前而言上游的氫生產與供應、中游的燃料電池及核心部件將率先獲益,下游的燃料電池應用端或許還需時間傳導。
為何上游和中游產業將首先受益?
2020年9月21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和能源局發布《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推動“以獎代補”,示范期暫定為4年。當前的氫能源車市場主要以政策驅動為主,政策上實行“以獎代補”,方向上側重發展中重卡,上游、中游企業是政策下的獲益對象。具體獎勵范圍包括燃料電池總成和零部件以及氫氣成本、來源和運輸(即上游、中游);獎勵對象以示范城市群為單位,進行積分核算,獎勵上限為單個城市群不超過17億元。
可以預計,受到獎勵上的刺激,氫能源上中游例如加氫站、燃料電池廠等企業將會迎來一波加速發展期,這與兩年前鋰電、光伏發展趨勢極為相似。
不過,鋰電行業是邊際成本越來越高的行業,早期不需要過多投資基礎建設,充電樁與加氫站相比建設和投資都要簡單得多,后期對電網等基礎建設維護、回收等相關成本將隨著車輛數字上升而逐年遞增。氫能源則截然相反,早期需要大額投入,業績或許無法在短期內體現,但隨著車輛增加成本會分攤的越來越低,邊際成本會呈遞減趨勢。
同時,各地方政府也積極響應其中,今年12月廣東省發改委制定的《廣東省加快建設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已經下發。征求意見稿提出,到示范期末,實現推廣1萬輛以上燃料電池汽車目標,廣東年供氫超過10萬噸,建成加氫站約200座,車用氫氣終端售價降到30元/公斤以下。此外,“成渝氫走廊”也啟動 2025年投入千輛氫燃料物流車計劃,目前兩地已累計投入運營氫燃料電池汽車440輛,建成加氫站15座。未來2年內計劃分批在氫走廊投入400輛氫燃料物流車,2025年前投入約1000輛氫燃料物流車,并配套建設加氫站。各地方職能部門的態度也更加體現了未來兩年氫能源產業鏈上游、中游的發展確定性,未來確定的裝車數據以及產業成本的下降速度讓氫能源不再只是概念。一萬臺氫能源重卡每臺每年消耗10噸氫氣,一萬臺便是10萬噸,截至12月18日的數據顯示,高純氫氣全國主流市場均價為3.27萬元每噸外加國家給與的2萬元每噸補貼,一萬臺氫能源重卡將帶來52.7億元氫氣消耗,對于補貼下每噸2萬利潤的加氫站而言,這些數字都是肉眼可見的,這僅僅只是一萬臺重卡給加氫站端帶來的價值。
關注中上游機會
對于上述政策以及規劃,未來有兩家A股上市公司值得關注。
美錦能源在氫能源產業鏈中布局涉及上中下游,公司未來有望成為大力發展氫能源政策下的最大“寵兒”。美錦能源主營焦化產品,焦爐煤氣副產大量氫氣,資源優勢非常突出且成本低廉。目前公司全資子公司華盛化工焦爐煤氣制高純氫項目三期建設竣工后,高純氫(99.9%純度)產能每小時可達2萬標方,年產能可達1.56萬噸。加上原本的產能和內蒙古美錦和唐鋼美錦二期項目建成后的產能,美錦能源高純氫總產能將達到18.7萬噸一年,這相當于可供日加氫能力1000kg的加氫站620座、4.6萬輛氫能源重卡一年的氫氣使用量。對于各地方政府推廣1萬輛以上燃料電池汽車的目標,美錦能源完全有能力負荷。因為美錦能源可以自己制氫,公司目前焦爐煤氣制氫成本在1.1-1.3萬元每噸,到終端客戶售價(含運氫等成本)可控制在3萬元每噸,距離當前市場價3.27元每噸存在不小價格優勢。另外,美錦能源也在積極推進加氫站的建設,目前已擁有7座建成加氫站,未來3-5年還將規劃100座加氫站。
此外,美錦能源目前是A股唯一一家擁有制氫、儲氫、運氫、加氫完整體系的企業。在中游燃料電池端,美錦能源也參股了國內燃料電池電堆和膜電極生產商(鴻基創能和國鴻氫能),率先實現了國產化,國鴻氫能為全球最大燃料電池電堆生產商,市占率超過70%在下游端,美錦能源也控股了國內最大氫燃料電池車企飛馳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美錦能源不管是參股的鴻基創能和國鴻氫能,還是控股的飛馳科技,均為廣東本土企業,廣東是國內氫能源發展強省,上述企業將會是廣東燃料電池產業鏈的重要參與者。
產業中游的濰柴動力也值得關注。這家公司是國內重卡、動力總成的主要生產商,目前已在全國開通燃料電池公交專線29條,運行里程超過800萬公里。當下氫能源戰略主要集中于重卡,與濰柴動力目前業務完美契合,公司也表示氫燃料電池將成為未來核心戰略業務,業績有比較大的想象空間。2018年,濰柴動力出資1.63億美元認購Ballard19.9%的股份,成為電堆龍頭巴拉德的第一大股東,與此同時啟動林德液壓產業園項目主要發展方向包括氫燃料電池和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等。目前公司在燃料電池動力總成的資本布局已完成,包括戰略投資全球領先商用車氫燃料電池廠商Ballard、戰略投資全球領先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技術廠商Ceres、戰略收購動力電子技術廠商ARADEX、戰略投資燃料電池空壓機技術廠商FISCHER,為下一階段大規模應用和商業化做準備。
氫能源的發展是一個長期過程。與鋰電、光伏不同,氫能源產業鏈剛開始投入資金數字較為龐大,但隨著規模化產業化的完善,成本會逐漸遞減,業績也會慢慢兌現。未來一到兩年內,產業內相關公司盈利還會主要以政府扶持為主,對于產業發展看好的同時,投資者也需多些耐心。
(本文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