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消息人士稱,海爾正在籌劃造車,進入整車領域,推出自有品牌的汽車產品。
【資料圖】
據悉,海爾造車現在正處于籌劃階段,將采取代工的模式。至于具體推出時間以及能否落地,截至記者發稿時,海爾方面尚未對此回應。
事實上,幾年前,海爾就進入了汽車領域。
山東財經報道注意到,海爾集團旗下的海爾資本參與投資了多家智能網聯汽車服務商。2020年7月,上海博泰車聯網(下稱“博泰”)創始人應宜倫在微信朋友圈里寫道:“非常驕傲海爾戰略投資博泰。”三個月后,博泰再次宣布獲得海爾資本B輪戰略投資。
除了資本投資之外,海爾也與上汽集團、奇瑞控股集團等車企簽訂合作戰略協議。
去年3月,海爾同上汽集團簽訂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智能制造轉型、智能汽車研發與應用、車家互聯、新能源和智能化車輛應用推廣等領域深度合作。根據協議,雙方還將在汽車輕量化新技術新材料研發與應用、智能駕駛在智慧物流等場景的應用等方面深度合作,并打造具有差異化競爭力的智能駕駛科技公司;同時基于雙方優勢,在房車、智能家居等領域,實現聯合研發、渠道共享、營地運營合作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構建車家互聯新生態。
4月10日,海爾集團與奇瑞控股集團宣布的戰略合作框架,則主要達成在汽車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工廠建設、智慧工業園區供應鏈以及采購數字化等領域的合作意向。
不論是與上汽集團還是奇瑞控股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其中協議的內容都離不開汽車智能化。彼時,業內人士分析,海爾并非直接下場造車,而是進入了汽車生態鏈。通過旗下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連接汽車制造相關企業,把車和家兩個生活應用場景智能連接,從而實現萬物互聯。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份,海爾旗下的海驪智行等相關聯公司已更名,變更為海順智行相關聯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新能源汽車銷售等。
按照上述知情人士所說,海爾造車將采用代工的模式,如果產品實現落地,海爾將與車企合作進行代工。去年,海爾與吉利、上汽、奇瑞均達成了戰略合作,是否會選擇這幾家企業進行代工仍是未知數,也許會尋求與其它企業進行代工合作。
山東財經報道注意到,海爾并不是最早關注造車領域的家電企業。
美的、海信、格力、創維、索尼等家電企業均在汽車領域有所布局。從當前家電企業在汽車領域的布局來看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下場造車,另一種則是通過投資等方式進入到汽車產業鏈,做與之相關的生態產品。
比如,格力通過收購珠海銀隆進入了新能源汽車領域,但并非打造乘用車,而是以鈦酸鋰電池技術路線為主的商用車、專用車等。
創維收購南京金龍建立了開沃集團,專注新能源客車領域,去年7月底創維汽車EV6上市,定位為中型純電動SUV,售價為14.68萬~25.28萬元,平均月銷量1100輛左右。
眾所周知,汽車行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創維汽車聯合創始人賈凡曾表示,新造車企業頭3年燒200億元很正常。創維汽車后續會加強對融資節奏的把控,正在尋求上市或拿政府融資。
隨著新能源汽車制造門檻以及投入的不斷提高,風險也隨著風口被進一步放大。更多的企業入局汽車市場后,便著眼于如何在穩中求進。對于海爾造車的具體情況,我們還將持續關注。
(本文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