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金縣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縣干部群眾眾志成城、上下同心,一個山頭接一個山頭攻克,一場戰役接一場戰役地打,一個硬骨頭接一個硬骨頭地啃,全縣生產生活因之發生巨變,一幅生態美、百姓富、活力強的幸福畫卷在這里徐徐展開。
織金縣大平鄉群建村 基礎設施建設。
“黃糖、米面、酥麻……各種過年料都有,大家快來買嘍。”一輛箱式小貨車,停在織金縣大平鄉群建村的文化廣場上,喇叭里循環傳出叫賣聲。村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向廣場走去,箱式小貨車頓時被包圍得水泄不通,你要3斤糖、我要10斤面,一陣陣歡聲笑語從廣場上傳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平鄉群建村 民宿點。
“現在每天都有流動商店上門,不像以前,吃二兩鹽巴都要跑20多里。”群建村人很感慨。群建村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以前,峰際連天的三面大山把群建村人深深鎖住,出山的是一條寬不過兩尺、坡度均在30度以上的羊腸小道。
2017年春節,通往群建村的公路全線貫通了。結束孤島的日子,曾經的不毛之地,如今成了小有名氣的鄉村旅游之地,群建村人的小康步伐又向前邁了一步。
目前,該村已設置游客服務點1處、停車場1個,引進的開發商建設群建木質民宿鄉村旅游產業,建成原生態木質民宿15棟,現有農家樂5家、碼頭小吃烙鍋店20余家;發展生態旅游開發專業合作社1家,帶動當地100余人就業。據悉,該村村民人均從旅游中獲得的年收入就達7000元以上。
群建村的蛻變是織金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織金縣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聚焦農村落后的短板,整合資金,創新舉措,全面改善農村道路、飲水、住房等情況,全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大力推進鄉村振興進程,加快人民群眾發家致富的步伐。深冬時節,寒冷的空氣仍擋不住三塘鎮林下千畝食用菌示范基地大棚內四溢的菌香。
“我們千畝林下食用菌基地示范規模2000畝,年產菌種1400萬棒,可采菇8000斤至10000斤,每天有務工人員60人左右,全年勞務費累計可達360萬元。”該基地負責人介紹。
大平鄉群建村 苗族同胞在跳舞。
鄉村振興,產業必先。近年來,織金縣利用自身資源稟賦和地理區位,找準找對發展路徑,持續壯大特色產業,充分挖掘地方優勢和特色,傾力把簡單的產業扶貧模式轉換到產業提升、產業壯大的思路上來。大膽探索和創新,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條,進一步激發鄉村發展的活力,促進農村高速發展,走出一條符合本地實際的發展路子,讓群眾經濟得實惠、生產有生機、生活有活力,鄉村振興全面進入新模式。
目前,織金縣建成三甲現代高效農業全產業鏈園區、馬場大陌智慧農業園區、貓場皂角加工園區等項目,織金竹蓀產區入選全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織金皂角精獲國家地理標志登記保護認證,皂角被列入全省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不斷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農村特色產業發展新路。“2018年我家就搬來這里,以前的生活條件和現在沒法比,孩子上的學校好,安排的工作既輕松又能賺錢,一個月能拿到4000元左右的工資,比起以前不知道強多少倍。”在織金縣惠民街道易地扶貧搬遷點的搬遷戶彭強艷高興地說。
織金縣三塘鎮 食用菌基地。
據了解,織金縣惠民街道利用安置點閑置門面、辦公用房,引進7家公司,建設7個扶貧車間,就近就地解決搬遷群眾就業問題,真正實現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織金縣惠民街道扶貧車間建設是該縣近年來增進民生福祉的一個真實寫照。
織金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民生事業作為事關全局的硬任務,狠下真功夫,肯花大力氣,切實增進民生福祉,抓細抓實每年“十件民生實事”,社會事業獲得新進步,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群眾生活質量、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圖/文 織金縣融媒體中心)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