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記者獲悉,近期監管部門陸續召集保險公司進行窗口指導,要求壽險公司控制利差損,調整新開發產品的預定利率從3.5%降到3.0%。據了解,監管部門要求保險公司做好產品儲備,盡快完成新產品開發,準備多種利率水平產品預案,防止出現斷檔情況。同時,要求保險公司加強產品開發和銷售費用管理,如果出現產品備案與實際不一致情況,將做叫停產品等處理。
(相關資料圖)
記者注意到,就在一個月前,監管部門就曾多次組織保險公司召開座談會,重點調研普通險預定利率分布、分紅險預定利率和分紅水平等公司負債成本情況以及降低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對公司和行業的影響。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預定利率3.5%的保險產品退出市場是必然趨勢。人保壽險總裁助理、總精算師喬利劍認為,近期,多家銀行宣布降低存款利率,帶有分紅性質的保險產品是一個相對比較好的能夠有效抵御利差損的產品。“因為有一定的保證收益,如果經營好又可以共享投資收益。所以我覺得分紅險無論從客戶需求還是從公司的選擇上,未來它的重要性和占比會有一定的上升。”喬利劍說。
長期以來,我國居民家庭財富中房產占比偏高,金融資產中儲蓄占比偏高。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3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我國住戶人民幣存款余額為130.23萬億元,比年初增加9.9萬億元,在新增存款中占比64%。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4月3日發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在消費、儲蓄和投資意愿中,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58.0%。不難看出,不少居民更加傾向于保本保息、低風險儲蓄產品。隨著去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持續走低,保險產品兼具保障和投資功能的雙重屬性逐漸受到人們的青睞,銀保渠道成為保費收入增長的重要渠道之一。
據業內人士介紹,此次監管部門引導保險公司調整預定利率,即調整保險公司在進行產品定價時,根據公司對未來資金運用收益率的預測而為保單假設的每年收益率。對客戶來說,預定利率越高代表保險公司給客戶的回報率越高。但對保險公司而言,預定利率設置得過高,也會給投資帶來過大的壓力。因此,如何在防范險企利差損風險的同時,平衡好產品對客戶的吸引力成為關注焦點,而降低的預定利率還能否讓保險產品保持競爭力?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分紅險產品的優勢將顯現。
招商信諾人壽保險公司總精算師付玉艷表示:“2019年定價利率從4.025%到3.5%的時候,激進公司的增額終身壽產品收益率在4.4%左右,分紅險和固收類產品拉不開差距;定價利率從3.5%繼續下調,分紅險的優勢得以凸顯。目前在這個時間點上,從演示利率來看,分紅險是占絕對優勢的。”
為什么分紅險占有絕對優勢?究其原因是因其“浮動收益”。以分紅險、萬能險為代表的收益不固定的人身險產品在預測每年收益時,可以展示預定利率的分紅險(現價部分)+分紅演示以及年金險+萬能險,相較于即將調整的3%預定利率,這類產品的中長期演示收益更高,也正因為有這部分“紅利”,預定利率下降對其影響相對較小,因此業內人士判斷,這類產品或將會成為主流產品。
需要關注的是,這類理財性質更突出的分紅險產品更加考驗保險機構的資產配置能力。
今年1月,原銀保監會發布的《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險產品信息披露規則》首次要求保險公司披露分紅實現率指標,同時取消高、中、低三檔演示利率表述,調低演示利率水平。一方面,這有助于提升分紅型保險的透明度,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另一方面,也與市場利率長期走低趨勢相符,有利于引導行業關注自身利差損風險的同時,合理引導保險消費者預期。對于保險公司來說,也就意味著其資產配置能力將進一步接受大眾考驗。
隨著近期銀行持續調整存款利率,保險行業如何應對?原銀保監會首席會計師馬學平近日表示,保險行業要強化負債質量管理,聚焦負債來源穩定性、結構多樣性、與資產匹配合理性、成本的適當性等方面,進一步強化負債質量管理;要讓產品供給多元化,防止過度集中引發風險;要更多關注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積極主動應對利率下行,防范利差損風險;要切實做好負債成本管控,防止成本過高引發流動性風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