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碼頭正加快奔赴資本市場。5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從洋碼頭獲悉,對于部分媒體爆料“已啟動拆紅籌架構,加快國內上市布局”一事,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基本屬實。從被傳收購,到計劃于國內上市,洋碼頭資本動作不斷,上市路也一而再、再而三的改變。國際疫情對跨境供應鏈造成的持續不確定性,加快了行業的洗牌速度,也增強了老玩家的緊迫感。群狼環伺,彈藥必須充足。
拆架構赴上市
洋碼頭傳出考慮上市已經不是第一次。據部分媒體過往的報道,洋碼頭CEO曾碧波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了對國內資本市場的信心。他表示,未來即使洋碼頭要上市也不可能選擇海外市場,我們持續看好中國的跨境電商市場,雖然處在中級階段,但仍有下半場可以比拼。
5月23日,“洋碼頭已啟動拆紅籌架構,加快國內上市布局”的消息再度讓行業看到了洋碼頭對資本市場的渴望。資料顯示,紅籌架構是指中國境內的公司(不包含香港、澳門和臺灣)在境外設立離岸公司,然后將境內公司的資產注入或轉移至境外公司,以實現境外控股公司在海外上市融資目的的結構。
據了解,由于A股上市的標準嚴格,部分無法滿足盈利要求的創新型科技公司便會選擇構建紅籌架構赴境外融資上市。而紅籌企業若是要回歸境內資本市場上市,則需對紅籌架構進行拆除,明晰股權,簡化層次,從而方便證監會的監管。
投行從業人士何南野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拆除紅籌架構,控制權落回國內,這是此前證監會對企業在A股上市的要求,雖然科創板有所放開,但是目前在A股上市,企業大多數還是會拆除VIE架構。
VIE架構,屬于常見的海外股權架構中紅籌架構的范疇。例如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小米等企業均是采取該架構。
“如果保留VIE架構,境內公司與VIE公司是靠協議來進行約束的。境外股東在股權上并沒有和境內有直接的控制關系,未來會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在準備回歸A股時,需要將VIE協議拆除,將境外的實際控制人及其他投資者股權平移回境內公司,將股權結構做實。”何南野解釋道。
資本動作不斷
在4月底,一家名為耀世星輝的美股上市傳媒公司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耀世星輝和洋碼頭境外實益權益主體YMT HOLDING LIMITED簽署了合并意向書。耀世星輝擬以發行限制股份的方式收購洋碼頭100%的股權,屆時,洋碼頭將成為耀世星輝全資子公司,其整體估值將由第三方評估公司根據洋碼頭審計的財務數據、成長性及其他綜合因素確定。
在耀世星輝發布的消息中,董事長張兵表示,這次合并的交易細節正在逐步落實,在獲得雙方董事會批準后會及時向公眾披露。
彼時,洋碼頭相關負責人則向北京商報記者回應稱,目前諸多細節尚停留在初步探討階段。對于具體交易細節以及具體交易結構正在洽談溝通中,并非媒體報道的收購或并購模式。雙方將會積極探索多種資本及業務合作方式的可能性。
對此,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兩者表述不一致,可能是雙方正處于利益博弈階段,對于估值和收購還未達成共識。
從天眼查資料來看,洋碼頭已經獲得7輪融資,最近一次是在今年3月獲得數億元D+輪融資,投資方為盛世投資。
急尋破圍之道
“對于風投機構而言,洋碼頭的投資回報周期已經足夠長,資本也急需通過上市來賺取自身投資帶來的合理回報。”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張周平認為。
在外部環境維度,跨境電商在進出口供應鏈方面仍充滿挑戰。一位進口跨境電商平臺的從業者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因為國外疫情反復,目前在商品運輸、供給方面仍存在限制。
貿易環境充滿不確定性,更加考驗企業對風險和成本的控制能力,部分企業在疫情中遭遇洗牌。在2020年8月,跨境電商西集網發布公告,停止了西集全球購APP、xiji.com、m.xiji.com的業務。其中,全球疫情導致的商品交付困難,航班數次被取消,海外倉庫員工工作受困等對公司經營造成了嚴重影響。
除了保證供應鏈履約穩定,洋碼頭計劃拓展1000家線下門店的目標,也需要充足資金加持。可見的是,跨境海淘業務幾乎成為各類電商平臺的標配或是發展重點。當前國內頭部跨境電商企業如考拉海購、亞馬遜海外購等也均背靠雄厚資本。
張周平認為,資本化是跨境電商企業發展的關鍵詞,洋碼頭仍存在大量資金需求,因此上市可快速補充公司現金流,從而應對進口跨境電商激烈的競爭。
北京商報記者 趙述評 何倩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