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院士講述中國的探月夢,有大學教授圍繞社會熱點解析法律知識,有學者支招情感的溝通技巧,有學者通過雞蛋漲價去分析背后的經濟學邏輯……在短視頻的賽道上,隨著來自不同領域的科普創作者紛紛登場,逐漸成為流量“新貴”,一個泛知識類短視頻生態正在逐漸成熟。
與此同時,當B站、快手、抖音等平臺爭相押注泛知識類短視頻內容時,也讓泛知識類短視頻成為繼泛娛樂類短視頻之后備受矚目的新風向。
泛知識類內容快速增長
“請專業的人,講老鐵感興趣的內容”,這是快手運營總監韓敘對快手做泛知識類內容的策略的概況。
今年6月24日,快手宣布推出大型直播活動“快手新知播”,將聯動100名知識大咖、50余家專業機構,以及超過1000名快手知識主播,在3個月的時間里帶來上萬場知識直播,為網友帶去實用、新奇、有趣的泛知識內容,并助力知識創作者在平臺實現變現,形成泛知識內容生產消費閉環。
為何要發力泛知識領域?韓敘認為,“目前快手泛知識處于供小于求的狀態,而且用戶需求還在很快地增長。”據《快手知識社交生態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快手知識內容創作者總量已超過54萬,其中職業技能領域知識創作者超過28萬,生活百科知識短視頻創作者超過15萬,超過10萬的通識教育創作者在快手分享知識。2019年快手知識短視頻內容量接近1.2億條,知識直播達到40萬場。
泛知識類內容在短視頻領域可以說是一路高歌猛進。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在嗶哩嗶哩成立12周年演講中提到:“目前,泛知識類內容占B站全平臺視頻總播放量的45%。過去一年,有1.13億用戶在B站學習,這個數字是中國在校大學生數量的3倍多。”據了解,B站上升最快的5個內容品類分別為社科人文、情感、動物圈、美食和科學科普。其中以科普內容的播放量增長最快,高達1994%。
多家平臺扶持創作者
何謂泛知識類內容?其實至今仍沒有一個非常清晰的概念。有觀點認為,所謂泛知識,即聚焦在內容是否解決問題、科普知識、學習技巧、分享經驗等方面,諸如科學家、律師、財經從業人員、心理學家、廚師、營養師等都屬于泛知識類視頻優質創作者。
“每天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已經很辛苦,往往難有比較充分的時間深入學習,其實在休息間隙看下這類專業講解的短視頻,也能幫我們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下獲得有用的知識。”短視頻創作者池佳宜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說道。
近年來一個明顯的趨勢是,除了快手,泛知識類內容同樣成為B站、抖音等平臺的重要發力點,各家平臺也加快“排兵布陣”。例如,B站推出“知識分享官招募令”等活動;抖音聯合西瓜視頻對外推出“知識創作人”激勵計劃,這些舉措都旨在扶持知識內容創作者。
“在內容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互聯網的視頻消費形態正從非理性回歸理性,用戶對知識型內容的需求會大幅提升,在泛知識領域新戰場,各大平臺通過重投入重拳出擊,服務于用戶深層次求知與探索需求,泛知識短視頻正成為短視頻產業的第二曲線。”專欄作者唐瑞峰說。
重視內容和用戶體驗
《2021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泛網絡視聽市場規模達6009.1億元。其中,短視頻領域市場規模占比達2051.3億元,同比增長57.5%。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73億,至今年3月,人均單日使用時長達125分鐘。
在短視頻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誰能搶先抓住新增長點,意味著誰就能在賽道上跑得更快、更遠。有業界人士認為,短視頻行業已經走過收割用戶的第一個階段,單一化、同質化的內容可能已無法在競爭之中取得勝利,差異化的競爭態勢逐漸明晰,短視頻也將像其他內容行業一樣走進垂直圈層,不同的是,它首先要克服泛娛樂產能過剩下的審美疲勞。
唐瑞峰則提醒,由于泛知識生產和傳播的門檻降低,造成知識同質化嚴重,質量參差不齊,泛知識視頻重視內容和用戶體驗的提升仍是獲取用戶的關鍵。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