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糖逐漸“失寵”。9月3日,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舉行的首屆中國飲品健康消費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倡導通過減糖實現飲料健康化。在他看來,飲料行業要發展,甜味劑部分替代糖是大趨勢。論壇同時發布的《健康中國飲料食品減糖行動白皮書》中提到,全民控糖時代已經到來,無糖飲料正在迅速崛起。
甜味劑部分替代糖是大趨勢
陳君石表示,人體每天的攝糖量最多不要超過50克,最好要少于25克。據了解,糖分攝入過多導致的健康問題在全球范圍內日益嚴重,減糖是近幾年以來世界范圍內的一大趨勢。在世界范圍內,糖的“失寵”早已顯現。國家衛健委此前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計劃 (2019-2030年)》就曾提倡,人們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高于25克,同時提倡消費者食用甜味劑代替蔗糖的食品和飲料。
含糖飲料是人體攝糖的主要來源之一。我國含糖飲料的消費人群比例及其消費量均呈快速上升趨勢,尤其3-5歲兒童攝糖量中有42.1%來自于含糖飲料和乳飲料。例如,根據配料表可知,一瓶500毫升的可樂(有糖)中,每100毫升含糖10克,一整瓶含糖量達到50克。根據此前上海市消保委的調查結果,一杯正常大小的奶茶中含糖量高達62克,相當于14塊方糖。
陳君石表示,食品中減糖的方法一是真正減少糖分,這會導致食品口味變得不甜,需要消費者慢慢適應;二是用部分或全部甜味劑來代替糖,這能實現在減糖的同時保證食品甜的口味。他認為,飲料行業要發展,甜味劑部分替代糖是大趨勢。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甜味劑包括糖精鈉、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賽蜜、三氯蔗糖、木糖醇、山梨糖醇、赤蘚糖醇等。從甜價比來看,甜蜜素、阿斯巴甜等較高,而木糖醇、赤蘚糖醇較低,即達到相同的甜度赤蘚糖醇成本較高。不過,即使如此,赤蘚糖醇甜味純正,能對于掩蓋其他高倍甜味劑的不良風味具有一定的作用,且天然、零熱值、不參與血糖代謝,因此其使用頻率非常高。
據了解,前幾年阿斯巴甜受追捧,而近幾年赤蘚糖醇更受青睞。數據顯示,我國赤蘚糖醇產量從2015年的1.8萬噸增長到2019年的5.1萬噸,以29.9%的年均復合增長率成為產量增速最高的甜味劑。2019年,赤蘚糖醇市場份額(產量)占比達到 24%。而阿斯巴甜市場份額逐年減少,從2015年的22%減少至2019年的8.6%。去年,我國赤蘚糖醇的產量達到6.28萬噸,而阿斯巴甜僅有1.92萬噸。
“元氣森林們”推動無糖飲料崛起
在論壇上,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發布的《健康中國飲料食品減糖行動白皮書》顯示,過量食糖是導致肥胖、糖尿病等生活方式疾病流行的原因之一,而含糖飲料的過度攝入使得糖尿病人群年輕化,發病率也逐漸上升。為了做好減糖行動,白皮書從飲料行業結構化、減糖健康、環保、品牌化等四個方面指明未來減糖發展方向。其中提到,全民控糖時代已經到來,無糖飲料成為首選,“減糖”成為了飲料行業一大趨勢。
實際上,近幾年,飲料大品類與其中的無糖飲料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發展態勢,在飲料整體不景氣的背景下,無糖飲料卻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我國飲料產量呈不斷下滑態勢。2016年我國飲料產量為近幾年的最高值,達到18345.2萬噸,隨后產量開始下降,到了去年,全國飲料產量為16347.3萬噸,同比下降7.97%。與此同時,全國規模以上飲料制造企業營收也逐年減少,去年,全國規模以上飲料制造企業營收為3007.3億元,同比下降37.54%。
與此同時,無糖飲料卻異軍突起。中國產業信息數據顯示,2014年-2020年,我國無糖飲料行業市場規模從16.6億元增長到117.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38.69%。2019年,我國無糖飲料的市場份額為2.85%,到今年,這一比例上升到4.07%。據預測,我國無糖飲料市場規模將在2027年達到276.6億元,市場增速高、空間大。
《益普索2020食品飲料趨勢分享》的數據也顯示,無糖飲料滲透率達到55%,與2018年相比增長了19%。近80%的消費者表示,相較于正常含糖的包裝飲料,他們更愿意考慮無糖包裝飲料產品。
不過,這些都離不開越來越多企業在無糖飲料領域的發力。據了解,元氣森林是業內較早使用赤蘚糖醇作為代糖的飲料企業之一,2018年,元氣森林推出了無糖氣泡水,加深了消費者對無糖飲料的認識。此后,包括雀巢、喜茶、青島啤酒等大公司競相推出無糖飲料新品。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可口可樂在全球推出的1000多種新產品中有400種是低糖或無糖產品。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