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首次遞交招股書已經一整年,嘀嗒上市一事仍未有新進展。
去年10月8日,嘀嗒出行向港交所遞交了第一版招股書,當時被外界認為嘀嗒或成為國內共享出行第一股。不過,根據港交所官網,這版招股書目前處于失效狀態。
今年4月13日,嘀嗒出行向港交所遞交了更新的招股書。截至目前,嘀嗒上市仍沒有新的動態。
根據最新的招股書,嘀嗒的業務主要由順風車服務、智慧出租車業務、廣告和其他服務構成。在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嘀嗒出行營收分別為人民幣1.18億元、人民幣5.81億元及人民幣7.91億元。
從業務看,順風車是嘀嗒的核心業務。在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嘀嗒的順風車業務收益分別為0.78億元、5.33億元和7.05億元,分別占年度總營收的66.3%、91.9%和89.2%。
根據嘀嗒招股書,截至2020年嘀嗒的順風車業務在國內出行市場占66.5%的份額。2018年、2019年及2020年,順風車平臺分別產生約4820萬次、1.79億次及1.46億次搭乘,交易總額分別約為19億元、85億元及81億元。
雖然業績增長較快,但嘀嗒在招股書中表示,上市仍面臨風險。
部分挑戰來自于出行行業的特殊性質。一位業內分析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共享出行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當公共服務和商業利益這兩者需要平衡時會以公共利益優先,因此稍有政策變動就會對行業產生巨大沖擊。
一位接近嘀嗒的人士向第一財經表示,“或許未來1到2年都看不到能上的機會。”因為港股嚴審查的情況下公司無法提交合規證明,而主管部門不會為任何一家企業背書。對于這一情況該人士表示嘀嗒內部或也有預估。
嘀嗒在招股書中表示,嘀嗒在中國順風車市場可能面臨(其中包括)其他出行選擇、相關監管規定及限制以及安全及隱私問題所帶來的挑戰。
招股書顯示,目前相關法律及法規通常適用于網約車服務,無法直接應用于嘀嗒的業務模式以及順風車、智慧出租車服務。國內多個地區的地方機關已頒布規則規范及監管經營順風車服務的平臺。由于應用、詮釋及實施該等規則及其他相關法律及法規仍存在不確定因素,嘀嗒無法保證完全遵守該等地方規則,且嘀嗒已經及可能繼續面臨申索、訴訟、仲裁、行政訴訟、政府調查及其他法律及監管程序。于往績記錄期間,公司偶爾會遭若干地方交通運輸機關處以行政罰款。今后監管機構可能會提高對順風車平臺的監管審查水平,同時新法律及法規的出臺可能對嘀嗒的業務有影響。此外,嘀嗒可能無法及時有效地適應該等變化,且可能在此過程中產生大量合規成本。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嘀嗒出行上市進度緩慢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其一是因為嘀嗒出行財報盈利能力較弱,而順風車行業本身體量較小,在定價方面或存在不同看法。其二是因為順風車行業存在不確定性,監管強化下,未來平臺所需要承擔的責任將進一步加大。其三嘀嗒或需要以多元化打開估值想象力,需要在經營邏輯上繼續推進多元化。
上述專家表示,當前資本或希望出行企業通過多元化或者生態化豐富企業經營內容,從而分散單一業務的風險,并實現流量變現,這也可以讓企業未來發展的確定性更佳。嘀嗒順利上市的前提是經營上打開想象力,以此獲得更高的估值,企業和資本市場的分歧也會消除。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