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于2019-2021年公布了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我們對鋰電池行業分析后發現,截至發稿,A股鋰電池板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17家,涉及化學制品、專業設備、電源設備等。
這17家鋰電池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恩捷股份(002812.SZ)市值破2000億元,另有華友鈷業(603799.SH)、璞泰來(603659.SH)2家企業市值超千億;機構持股比例方面,杉杉股份(600884.SH)、華友鈷業(603799.SH)、遠東股份(600869.SH)的機構持股比例超六成。
專精特新企業往往能夠解決產業鏈中的核心問題。鋰電池行業中,專精特新“小巨人”通過自主研發,在細分領域擁有領先技術及特色產品,具備較高市占率。我們認為,行業冠軍的集中效應與國產替代的替代效應,將為專精特新企業的業績帶來巨大的新增空間。
一、行業概述:下游3大應用需求量齊升
鋰電池的三大應用板塊包括動力電池、消費電池以及儲能電池。
2020年受疫情影響,新能源汽車銷量不降反增,全球銷量達319萬輛,同比大增44%,預計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615萬輛,2020-2025年CAGR38.3%。動力電池裝機量也將隨之增長,預計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需要動力電池1050GWh,是2020年的7.35倍,2020-2025年CAGR49%。
在動力電池普及之前,消費電子電池是鋰電池的主要需求端。5G、新興消費電子的興起一轉此前鋰電池在傳統消費領域的頹勢,帶來了新的增長空間,預計2025年全球消費電子鋰電池出貨量為171GWh,2021-2025年平均復合增速為11.6%。
“雙碳”背景下儲能成長性確定,配儲環節對鋰電池需求顯著增加,預計2025年全球儲能用鋰電池需求有望增至181.05GWh。
我們認為,鋰電池行業正處于“加速期”,也是高成長性的持續兌現階段,產業鏈中的電解液、隔膜、導電劑、各段工藝核心設備等國產化率顯著提升。近幾年國產電解液出貨量占全球的比重越來越高,從2014年的55%提高到2020年的81%;設備方面,化成、分容、檢測已基本實現國產替代,卷繞機國產滬鋁高于90%,涂布機國產化率高于80%。
上述環節中,星云股份、璞泰來等專精特新企業在各自領域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這些公司聚焦優勢業務,不斷挖掘行業機會,它們將持續受益于鋰電池的蓬勃發展,獲得更高的營收和利潤。
二、行業生產:產業鏈安全受重視,電池廠商已瞄準上游原料市場
當前,上游原材料價格連創新高。據央視報道,江西宜春一家碳酸鋰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一直處于超負荷生產狀態。截至9月底,碳酸鋰價格已接近19萬元/噸,較年初價格漲幅已高達233%。
碳酸鋰作為六氟磷酸鋰原材料之一,再加上六氟磷酸鋰需求端旺盛但擴產周期長達1-2年,天賜材料2萬噸產能預計2021年底到2022年初才能投放,六氟磷酸鋰價格也被拉升。
六氟磷酸鋰龍頭天賜材料2021年三季度預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變動區間為140000萬-160000萬元,同比增長170.08%-208.66%。
由于鋰電池上游原材料價格始終維持高位,為保障產業鏈安全,多家中游廠商開啟了上游資源爭奪戰。
9月13日,鋰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宣布擬投資不超過135億元在江西省宜春市投資建設寧德時代新型鋰電池生產制造基地(宜春)項目。
合作項目提到,與宜春礦業公司在宜春建設碳酸鋰等上游材料生產基地。宜春被稱為“亞洲鋰都”,據宜春市政府公開信息,江西宜春已探明可用氧化鋰儲量260萬噸,占全國儲量的37.6%,折合碳酸鋰約642萬噸。與此同時,鋰電池的另一龍頭國軒高科也瞄準了宜春市豐富的上游資源。
贛鋒鋰業的控股子公司贛鋒鋰電擬投資84億元,在江西新余和重慶兩江新區兩地,建設年產15GWh新型鋰電池項目。
方正證券電新行業首席分析師申建國認為,上下游整合程度的不斷加深意味著鋰電池產業的馬太效應將為加劇,龍頭企業的優勢會更加明顯。
貫穿鋰電池全產業鏈的設備環節,由于每個環節都需要不同的設備類型,疊加產能擴張及更新換代帶來的設備需求,2020年,我國鋰電設備市場規模達到267億元,同比增長26.9%。
當前,我國鋰電池設備國產化率較高。其中,中后端設備門檻較低,國產設備已達國際先進水平;前端設備對整條生產線質量具有重要影響,技術壁壘高,部分核心設備已經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且具備明顯的價格優勢。
三、企業成長力畫像
我們結合第一財經成長力評級指標,對專精特新鋰電池企業在行業空間、競爭優勢、經營能力、研發創新、管理層能力、責任與治理等6個維度進行分析比對,對三家成長力較為突出的公司進行了成長力評級。
入選的三家公司分別為廈鎢新能、先惠技術以及可達制造。正極材料的絕對龍頭廈鎢新能市占率領先第二名超兩倍;先惠技術是鋰電后段設備龍頭,已獲得下游客戶大眾、寧德時代等認可;中科電氣2020年負極材料收入同比大增153.35%,產能4.2萬噸,有望快速躋身第一梯隊。
廈鎢新能評級要點:
1、公司是國內最大的正極材料企業,公司鈷酸鋰業務2020年國內市占率高達40%,是第二名的兩倍以上。9月6日,公司發布公告,公司與雅安經開區簽署《鋰離子正極材料項目投資意向書》,本次投資6萬噸三元材料產能,是迄今國內三元正極材料企業已披露的產能規劃中最高的。
2、原料保供優勢較強。2019年3月,公司引入盛屯礦業、天齊鋰業上游資源品生產企業作為戰略投資者,同時,公司還是騰遠鈷業第三大股東。母公司廈門鎢業另一家子公司贛州豪鵬不僅是公司回收業務的平臺,也為公司提供氯化鈷、硫酸鈷等原料或委托加工服務。
3、高電壓正極技術領先。公司在行業內率先開發并量產的4.45V+高電壓鈷酸鋰產品,2020年4.45V+高電壓鈷酸鋰產品銷售占比接近70%,4.48V鈷酸鋰產品已于2020年實現量產。廈鎢新能公告顯示目前全球范圍內4.45V+高電壓鈷酸鋰占全球鈷酸鋰產品總產出比例不足10%,公司有望維持行業較高的市占率和穩定的盈利水平。競爭對手長遠鋰科2019年安排生產線進行高電壓產品生產調試但尚未形成有效產量,產量大幅降低。
先惠技術評級要點:
1、自動化水平高于同行。模組方面,公司產線自動化率最高達到95%,行業平均水平在70%左右;PACK線方面,公司生產的MEB PACK整線自動化率89%,同行業的平均自動化率較模組產線更低。自動化率越高市場空間越大,低自動化率假設下,2021-2024年模組線+PACK線市場空間約為155億元,而高自動化率假設下市場空間高達951億元。
2、模塊化開發能力使得公司產能爬坡過程快于一般的制造企業,從訂單到確認收入的周期為半年左右。
3、公司是目前少數直接為歐洲當地主要汽車品牌(大眾斯柯達(捷克))提供動力電池包(PACK)生產線的中國企業。
4、2020年公司研發人員數量占比高達41.59%,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的10.56%,在鋰電池專精特新企業中處于絕對領先地位。
中科電氣評級要點:
1、自協比例優勢突出,預計公司2023年將具備石墨化產能11萬噸的水平,屆時公司自協比例將達到77.5%。自協比例提升有助于降低成本,公司在同行可比公司中毛利率較為領先,具備較強的議價能力。
2、石墨化加工技術行業領先。據公司半年報,公司子公司格瑞特自行設計建造的新型艾奇遜石墨化爐,相較于傳統石墨化加工產線具備電耗成本低、爐芯耗材費用少、自動化程度高等優勢。
特別聲明
除非另有規定,本報告中的所有材料版權均屬上海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下稱“第一財經”)所有。未經第一財經事先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編輯加工、傳播、發送或者復制本報告及其所包含的材料、內容。違反上述聲明者,第一財經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本報告所采用的數據均來自合規渠道,分析邏輯基于作者的專業理解,清晰準確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觀點。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該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做出決策。本報告的信息來源于已公開的資料,第一財經對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作盡可能的追求但不作任何保證,亦不對因使用該等信息而引發的失承擔任何責任。本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第一財經于發布本報告當日之前的判斷,在不同時期,第一財經可發出與本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第一財經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同時,第一財經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讀者可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