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知名記者史蒂文·利維(Steven levy)眼中,受雇于臉書(Facebook)的內容審核員們就像是網絡街道上的影子清道夫,在白天工程師們忙完回家之后,他們才悄悄出來工作。
把“將世界變得更開放”作為創業愿景的扎克伯格,的確帶來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范圍的互聯,同時也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的魔盒。海量的有害信息被人們隨意地傳到互聯網上,有些牽涉殺人、自殺、虐待,有些則牽涉種族、宗教、性別和政治操控。臉書的用戶還經常在不了解當地文化的情況下沖到其他國家,導致了很多問題。如利維所說,“多年來,被賦予爭議活動家權力的光環效應,讓臉書對其他國家可能遭受的侵權行為視而不見”。
很多人一直以為是人工智能在幫助臉書刪除所謂“不良信息”。但事實上,至少到目前為止,臉書的內容“看門”人大都不具備科技公司所偏愛的精英學位和工程背景,而是外包公司從社會底層招募而來。作為公司外包項目的員工,絕大部分一線審核員與臉書的工程師、設計師甚至信息審核規則的制定者們幾乎沒有任何接觸。他們不能參加公司的全員會議,也沒有資格獲得員工獎金。
利維在書中介紹了這些審核員的工作狀態。他們每小時的薪酬不會高于15美元,每天都要面對強奸、非法手術、屠殺和沒完沒了的裸照。他們需要迅速看完數量驚人的內容——臉書對他們的“期望值”是每天400條,這意味著,他們用于決定一個視頻或帖子存在與否的時間只有40秒。在極少數情況下,一些令人猶豫的問題會被交給臉書的工作人員解決。這樣的工作狀態讓幾乎每個審核員都需要接受心理治療。
隨著臉書用戶量的迅速增長和輿論指責的激增,內容審核員的數量也相應上升。2009年,臉書剛剛開始設立審核員制度時,他們的工作主要是屏蔽聚會上的裸照。2016年大選之后,面對輿論對其政治操控的指責,公司的審核員數量激增三倍。到了2019年,審核員數量已達1.5萬人。
在翻譯《Facebook:一個商業帝國的崛起與逆轉》這本書之前,譯者之一桂曙光想象不到“內容審查員的工作負荷如此之大,又如此簡單粗暴”。在這位京北投資創始合伙人看來,臉書這樣的大型社交媒體所擔負的巨大信息負荷,可能造成的影響遠非主張開放、透明、自由、分享的扎克伯格能夠預料。在這個日活用戶30億的平臺上,每天有源源不斷的文字、視頻和音頻被產生出來,臉書每天都需要把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素材包裝成產品。“而相比之下,傳統媒體的功能只是自己采購素材,自己加工而已。”
審核員的工作并不容易,很多時候,他們作出的規定符合規則指南,卻又導致非常負面的結果。2016年9月,一個叫湯姆·埃格蘭(Tom Egeland)的挪威作家在臉書上發布了一個帖子,其中包括一張獲得1972年普利策獎的照片《戰火中的女孩》。這張照片反映的是越戰期間,一個小女孩赤身裸體被汽油彈燒傷而痛苦地尖叫、奔跑的場景;她的身后,是一群穿著制服的美國士兵。按照臉書的規則,嬰兒期之后的兒童裸照是不能出現的,所以他們就把這張照片刪除了。埃格蘭非常生氣,反復上傳這張照片,后來,系統居然把他的賬號一封了事。這件事后來被上達到臉書總部,總部依然支持刪除照片,認為不應輕易為某一幅作品破例。后來,事情越鬧越大。挪威最受歡迎的報紙刊發了這個消息,編輯將臉書譏諷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編輯”。挪威首相也轉發了這張照片,結果還是被刪。很快,臉書被各種質問淹沒了。這件事引爆了臉書的公關危機,同時也成為臉書內容審核政策的一道分水嶺。扎克伯和和桑德伯格不得不做出決定,改變了政策,將“新聞價值”納入內容審核的總體規則中加以考慮。
在桂曙光看來,面對Facebook這樣的社交媒體的審查員,就像是“需要大學教授來教幼兒園”——在這個有著幾十億人的網絡帝國里,有時候可以極其簡單地處理,但一旦涉及需要靈活地把握信息的意義與價值時,就又像引導一個幼兒正確地開啟他們的人生那樣,困難重重又壓力巨大。
《Facebook:一個商業帝國的崛起與逆轉》
[美]史蒂文·利維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21年6月版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