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生物醫藥產業規模超過6000億元,創歷史新高,生物醫藥產業已是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支柱。不止于此,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和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也是中央賦予上海的重大使命。
為了加強生物醫藥行業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加速創新、產業與資本的有效融合,促進上海生物醫藥產業高端化、智能化、國際化發展,2021年10月11日-15日“2021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將在上海舉行。
現階段,上海具備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的政策優勢,不僅在研發創新、成果落地和應用推廣方面給予了重點支持,還推出了各項人才專項支持政策。
上海的生物醫藥產業是如何集聚各方力量,并形成了各大特色產業園區間的錯位發展,最終實現在源頭創新、成果轉化和機制三大方面的創新突破呢?
政策高地
《上海市先進制造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明確提出構建“3+6”的新型產業體系。
一是發揮三大先導產業引領作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要加快落實三個“上海方案”,協同長三角建設世界級產業集群,到2025年,力爭三大先導產業實現規模倍增。二是著力打造六大高端產業集群,發展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六大重點產業。此外,前瞻布局下一代通信、類腦智能、新型生物制造、氫能高效利用、深海空天開發等未來產業。
由此可見,生物醫藥處于先導產業之列,生命健康屬于六大高端產業集群之一,而類腦智能、新型生物制造則歸為未來產業的布局框架中。《規劃》中反映出生物醫藥產業在上海全市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實際上,對于如何發展生物醫藥產業,上海也已經出臺了具體路徑。《關于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特色化發展的實施方案》中提到,重點建設“1+5+X”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分別為張江生物醫藥創新引領核心區、臨港新片區精準醫療先行示范區、東方美谷生命健康融合發展區(奉賢)、金海岸現代制藥綠色承載區(金山)、北上海生物醫藥高端制造集聚區(寶山)、南虹橋智慧醫療創新試驗區(閔行)。計劃到2025年,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可用面積達26000畝,建成1個千億級園區。
隨著2020年4月28日,5個生物醫藥產業特色園區正式授牌后,為配合生物醫藥在上海市的發展,多項政策陸續出臺,如《關于促進本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導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上海市先進制造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等。
一系列配套政策的推出,促使生物醫藥領域的頭部企業紛紛落地上海。信達生物、威高集團等十余家知名企業簽約落地上海,上海醫藥等十余家企業項目擴大投資或本地轉化,復宏漢霖等100個億元以上的在建投資項目,加快建設進度。
2020年共簽約84個項目,其中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22個。目前國際TOP20藥企中有18家將中國區或研發總部設在上海,國際TOP20醫療器械企業中有17家將中國區或研發總部設在上海。2020年12月2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檢查長三角分中心、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檢查長三角分中心也正式在上海掛牌。
制藥大國到制藥強國
上海是中國現代生物醫藥行業的發源地,誕生了我國第一支青霉素,為國家健康安全做出過重要貢獻。上海市生物醫藥行業協會秘書長陳少雄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目前上海已具備生物藥、創新化藥、高端醫學影像與醫療器械等全產業鏈發展的格局,集聚了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在醫療臨床、醫學影像、生物信息與醫學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展開特色化發展。
多年積淀,上海在生物醫藥領域的國際競爭力已經逐步顯現。近20年,上海在生物醫藥領域的專利申請呈現了快速增長的態勢,尤其是近年來創新主體的海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作為海外專利布局最重要的途徑之一,遞交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專利申請情況就是一個重要指標。
智慧芽專利數據庫數據顯示,截至9月10日,近10年來上海醫藥領域的PCT申請量逐年增長,目前共有2855件專利進行了PCT申請,且100%都是高含金量的發明專利。另外,北京生物醫藥領域的PCT申請量為2456件;廣州生物醫藥領域的PCT申請量為1249件。
再具體到生物醫藥相關IPC(化合物或藥物制劑的特定治療活性)分類時發現,上海PCT申請量為1759件,遠超過北京的1160件和廣州的562件。
“在投資的近150家醫療健康企業中,有諸多企業扎根成長于上海,并躋身行業前列。例如和譽生物、原啟生物、愛科百發等,這些企業的發展和壯大是上海推動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的縮影。”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作為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主體之一,也是上海生物醫藥領域專利申請大軍的重要力量,不得不提的就是上海的張江藥谷。
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于1992年7月掛牌設立。1992年,張江迎來了他的第一批創業團隊,其中就有原羅氏中國和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總經理威廉·凱樂和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常兆華。
張江生物醫藥創新引領核心區要做的就是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目前張江已集聚了1000余家生物醫藥創新企業,全球排名前10的制藥企業中,有7家在張江設立了區域總部、研發中心,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中逾1/4在張江布局,中國三分之一的一類創新藥來自張江。
錯位發展
“上海在推動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中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在實踐中完善張江研發+上海制造+協同發展,鞏固全球創新網絡核心節點城市作用。”陳少雄說。
在張江之外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也都有了自身的準確定位,開始形成合力,共同把上海打造成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其中,北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園已形成一定的生物醫藥企業集聚,并與張江、臨港等地錯位發展,承接其生物醫藥產業的落地轉化。各區的聯動和錯位發展將在張江這個風向標下有序發展。
梁颕宇認為,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離不開普惠化的產業政策、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完善的產學研轉化體系、專業化的產業分工和協作等。
上海理工大學跨學科創新研究院辦公室主任沈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推動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中,上海扮演了領頭羊的角色,且始終在國內保持領先地位。就目前的創新機制來看,在主導制定生物醫藥領域的國際標準方面,上海將有非常大的可能性。
“作為醫療器械領域的黃埔軍校,上海理工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通過醫工交叉解決了很多高端醫療裝備的技術突破問題。無論是從政策、人才,還是資本方面,上海都充分地做好了準備。”沈悅說。
陳少雄指出,就目前上海的創新機制來看,跟隨創新依然是主要創新模式和策略,仿創相結合仍然是主流。然而,在某些新興領域,尤其在應用方面,如自體脂肪干細胞和腫瘤免疫細胞治療以及治療性腫瘤疫苗方面,上海與世界先進水平保持同一起跑線,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醫療,基于基因測序無創產前檢查等方面,相當于開辟了新賽道。可以說,上海在世界國際標準方面無疑會起到世界引領作用。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