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兩架順豐航空全貨機和一架南方航空客機依次平穩降落在鄂州花湖機場西跑道上,這標志著亞洲首個專業貨運樞紐機場正式投運。
鄂州花湖機場總投資308.42億元,1.5小時飛行圈可覆蓋全國90%的經濟總量、80%的人口總量,貨物有望實現“一日達全國,隔夜達全球”目標。
(資料圖)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鄂州花湖機場投用的意義不亞于1906年京漢鐵路通車、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通車,是直接把湖北乃至中部地區與世界對接。
武漢迎雙機場時代
鄂州花湖機場是我國第一個社會資本、企業進入機場的項目,順豐控股持股46%;同時也是我國第一個以貨運功能為主的專業貨運機場項目。
鄂州花湖機場白天將滿足支線航線的客運需求,今年將逐步開通鄂州至北京、上海、深圳、廈門、重慶、成都、昆明、青島、寧波等地客運航線;夜間則主打貨運航空,今年將開通鄂州至深圳、上海、法蘭克福、大阪等地貨運航線。
葉青認為,鄂州花湖機場的投運將大大補齊湖北航空貨郵物流的短板,“去年湖北全年機場貨郵吞吐量只有32.5萬噸”,不到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貨郵吞吐量(398.26萬噸)的1/10,不到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貨郵吞吐量(204.49萬噸)的1/6,不到臨省的鄭州機場貨郵吞吐量(70.5萬噸)的一半,按照鄂州花湖機場2025年貨郵吞吐量245萬噸的設計要求,3年后湖北航空貨運量將至少躍升至全國第二,成為湖北強化外向型經濟的一張王牌。
鄂州花湖機場還能與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形成錯位發展、功能互補、協同聯動的航空客貨“雙樞紐”格局,武漢相當于由此迎來了雙機場時代。
目前,以國家中心城市為主導建設雙機場或多機場聯動發展的格局正在加快,北京、上海、成都是國內正式擁有雙機場的三個城市。
建設綜合勘察研究設計院規劃專家趙延峰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雙機場”布局對城市空間和產業協調發展作用巨大。天河機場以客運為主,花湖機場以貨運裝機、包機為主,一遠一近,分工協作,互為補充。
根據《武漢市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未來1到2年,天河機場、花湖機場實現運營合作對接;3到5年,基本實現聯動發展,國際航線覆蓋率明顯提升。
葉青認為,政府應優化公共服務資源布局,構筑“天河-花湖”貿易大走廊,形成武漢大都市區“武鄂黃黃”科創與貿易兩大經濟廊道,通過優勢互補形成聯動疊加效應。具體可培育精細制造業、定制制造業、臨空維修業、醫療保險業、臨空檢測業、飛機維修改裝拆解相關產業、高鐵物流等。
武漢市社會科學院有關專家建議,要以湖北自貿區武漢片區的自貿區政策拓展、片區擴容為突破口,在天河、花湖機場實行“空港樞紐疊加自貿區或綜保區模式”,建設國家級綜保區,設立自貿區子片區。以自貿區的政策覆蓋和機制創新為內生驅動力,促進兩大機場政策聯動、產業聯動、平臺聯動、資源要素共享。
趙延峰表示,武漢臨空經濟發展有待加強,應乘著雙機場時代的東風,利用好航空貨運的高效運輸優勢,提高鄂東地區與花湖機場的產業匹配度。
深遠影響運輸格局
作為亞洲第一個、世界第四個專業貨運樞紐機場,鄂州花湖機場對我國運輸格局也會產生深遠影響。
鄂州花湖機場緊臨長江黃金水道,周邊環繞著7大深水港、4條快速路、2條高速路、6條高鐵線,機場周邊已初步形成“公水鐵空聯運,江海湖直達”的現代交通和網絡,為多式聯運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第一財經記者從湖北國際物流機場有限公司獲悉,鄂州花湖機場多式聯運將依托順豐速運布局的3條多式聯運通道,開通包括空鐵聯運、空公聯運、公鐵聯運、江海鐵聯運等多條多式聯運線路。
其中,空空中轉(軸輻式)聯運方式,以美國紐約機場為起點,經航空運輸至鄂州花湖機場后,繼續通過航空運輸運至北京機場,最后通過公路運輸運抵石家莊并完成最終的末端配送;空高聯運方式,以廣州白云機場為起點,經航空運輸至鄂州花湖機場后,再通過高鐵聯絡線將航空快件直接裝載至高鐵并運輸至鄭州高鐵站,最后通過公路運輸運抵至順豐鄭州分揀中心,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空公聯運方式,以深圳寶安機場為起點,經航空運輸至鄂州花湖機場后,通過公路運輸至順豐南昌分揀中心后,繼續通過公路短駁運輸至末端配送網點。
趙延峰認為,依托多式聯運運輸優勢,鄂州花湖機場有望成為國內貨物運輸的核心樞紐,國內、國際貨物溝通的重要窗口,對全國運輸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尤其是與鄭州新鄭機場形成良好的競合關系,優化中國航空物流格局,通過機場群加快建設航空貨運強國。
葉青表示,鄂州花湖機場會改善中國的貿易格局,過去出口基地在沿海,沿海城市外貿發達主要靠海運,近十年來中歐班列的開通,促進外貿出口基地向內陸地區遷徙。現在有了花湖機場,體積小的出口產品就可以考慮航空貨運,“花湖機場對接50個國內機場,影響300座城市,又有十大全貨機國際航線,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基地就可分布50個機場周邊,直接與花湖機場對接”。
鄂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平表示,花湖機場將帶來大量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促進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產業加速轉型、深度融合,爭取把國際貨運樞紐的價值發揮到無限大。
趙延峰指出,鄂州花湖機場先天優勢明顯,但“后天努力”也十分重要,建議湖北省、武漢市、鄂州市建立聯合財政補貼機制,對鄂州花湖機場“扶上馬送一程”,加大政府補貼力度。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