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A股鈣鈦礦概念股普遍上漲。截至第一財經記者發稿,杭蕭鋼構(600477.SH)、杰普特(688025.SH)、愛康科技(002610.SZ)、京山輕機(000821.SZ)、東方日升(300118.SZ)、捷佳偉創(300724.SZ)、拓日新能(002218.SZ)等個股領漲。
(資料圖)
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作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指的是利用鈣鈦礦型的有機金屬鹵化物半導體作為吸光材料的太陽能電池。作為一種薄膜電池技術路線,鈣鈦礦具有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優勢。
目前,國內有20多家企業在鈣鈦礦方面布局。具體來看,京山輕機、捷佳偉創、杰普特、協鑫集團、邁為股份(300751.SZ)、帝爾激光(300776.SZ)、隆基綠能(601012.SH)等企業占據“一席之地”,并且其布局主要集中在產業鏈上游材料及中游電池及設備等領域。
在鈣鈦礦光伏電池設備和材料領域,國內企業的主要海外競爭對手包括美國的FirstSolar及日本的板硝子等企業。
協鑫光電創始人兼董事長范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國內以前的光伏技術,從晶硅開始到非晶硅碲化鎘等都是在國外已經有了大規模成熟的產線之后國內再引進的。但是,鈣鈦礦是國內企業第一次原創性的開發,從實驗室到量產階段,國內都是遙遙領先。
“資本市場對鈣鈦礦技術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多方都愿意入股。前年我們在尋找投資人的時候還沒有這樣的關注度。” 范斌進一步表示,至于市場具體什么時候能夠完全接受鈣鈦礦產品,還需要權威機構或數據來呈現。“我們初步判斷,在產品實現量產后,快則一兩年,慢則兩到三年。”
東方財富證券分析稱,鈣鈦礦組件投資成本較晶硅低,100MW組件成本低于1元/W,未來擴大至GW級產線后,成本可降至0.1美元/W。業內認為,眼下上游硅料價格持續上揚,導致晶硅電池的生產成本不斷攀升。而與之相較,由于鈣鈦礦電池的制作過程不需要硅料,制作金屬鹵化物鈣鈦礦所需的原材料價格較低,具有成本優勢。
在電池轉換效率上,鈣鈦礦單結電池的理論極限為33%,高于晶硅電池。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數據顯示,晶硅電池的理論效率極限是29.4%,現實條件可實現的工程極限效率是27.1%。
但是,要實現鈣鈦礦電池的產業化仍有一系列的阻礙需要攻克。
“鈣鈦礦產品的產線制備中,良品率和穩定性是主要挑戰。此外,如何將實驗室已獲得驗證的方案,放大到具體產線中,也面臨工程挑戰。”范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陸陸續續有不少企業開始百兆瓦級別的中試線的開發,這些開發進度可能有快有慢。
近日,隆基綠能創始人兼總裁李振國在英文學術期刊《Engineering》上發表的評述論文《Prospects of photovoltaic technology》(中文譯為《光伏技術展望》)中指出,“如果在未來幾年里鈣鈦礦電池的壽命和大面積效率損失問題能夠得到有效改善,那么鈣鈦礦或晶硅疊層電池有望成為未來的高效率電池主流。”
“目前鈣鈦礦的市場份額受產能的限制。”英國研究公司Rethink Energy預測稱,2030年鈣鈦礦裝機量可能將達到116.9GW,市場份額或將超過全球市場的29%。
在生產方面,鈣鈦礦電池設備技術壁壘極高,是電池生產過程中的主要約束。
目前,國產的鈣鈦礦激光設備供應商主要包括杰普特(688025.SH)、帝爾激光(300776.SZ)、邁為股份(300751.SZ)等。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杰普特目前已有產品應用于鈣鈦礦電池。2021年8月,該公司為江蘇大正微納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大正微納”)定制的全球首套柔性鈣鈦礦模切設備通過驗收并正式投入使用。
另一光伏激光設備企業帝爾激光日前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公開表示,公司的激光技術能應用于鈣鈦礦電池生產環節。
此外,邁為股份(300751.SZ)為客戶定制的單結鈣鈦礦電池激光設備已交付,京山輕機(000821.SZ)的RPD(全稱“Rapid Plasma Deposition”,即快速等離子沉積技術)和PVD(全稱“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即物理氣相沉積技術)均可運用于鈣鈦礦領域。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