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行動方案》《臭氧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方案》《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行動方案》16日出爐。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等15個部門將聚焦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開打”這三個標志性戰役。
第一財經記者從生態環境部了解到,上述三大行動方案已印發各地相關部門,除生態環境、發改、科學技術、工信部門外,還有公安、財政、住建、農業農村、商務、市場監管、能源等部門,以及交通運輸、民航主管部門,足見涉及范圍之廣、力度之大。
【資料圖】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三大行動方案聚焦重點地區、重點時段、重點領域開展集中攻堅,目的是推動全國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三大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國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基本消除;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取得積極成效,臭氧濃度增長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水平顯著提高,移動源大氣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下降。
2021年,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34.8%,全國優良天數比率為87.5%,較2015年提高6.3個百分點,人民群眾藍天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但大氣污染治理形勢依然嚴峻。
這位負責人介紹,目前,京津冀及周邊等區域秋冬季重污染天氣依然高發、頻發,全國超過一半的城市仍然出現重污染天氣,仍是人民群眾的“心肺之患”;臭氧污染日益凸顯,特別是在夏季,已經成為導致部分城市空氣質量超標的首要因子,今年以來,全國臭氧平均濃度同比上升6.4%。柴油貨車污染尚未有效解決,移動源氮氧化物排放約占全國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的60%,對PM2.5和臭氧污染貢獻率大。
圖為北京市環境執法人員夜查高污染車。攝影/章軻
與往年大氣污染防治不同,三大行動方案強調“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秋冬季聚焦PM2.5和重污染天氣、夏季聚焦臭氧、全年緊抓柴油貨車開展攻堅;科學確定攻堅重點地區、對象、措施;嚴格依法治理、依法監管,反對“一刀切”“運動式”攻堅。同時,推進產業、能源、運輸結構優化調整,提升工業、運輸等領域清潔低碳水平,持續推進重點行業深度治理。
其中,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以重污染天氣頻發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以及重污染天氣防控工作相對薄弱的東北地區、天山北坡城市群為重點地區,針對區域不同污染特征,提出相應攻堅措施。目標是到2025年,全國70%以上的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氣,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東北地區、天山北坡城市群人為因素導致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減少30%以上。
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戰以5-9月為重點時段,以臭氧污染較為突出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為國家臭氧污染防治攻堅的重點地區,珠三角地區、成渝地區、長江中游城市群及其他臭氧超標城市在國家指導下開展攻堅。目標是到2025年,揮發性有機物(VOCs)、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比2020年分別下降10%以上。
柴油貨車污染攻堅戰以貨運量較大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相關省(市)以及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城市為重點,推動運輸結構調整和車船清潔化。目標是到2025年,全國柴油貨車排放檢測合格率超過90%,全國柴油貨車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2%,新能源和國六排放標準貨車保有量占比力爭超過40%,鐵路貨運量占比提升0.5個百分點。
有環保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隨著三大行動方案的落地實施,也將引發相應領域的變革,創造更多的商業機會。
比如,推廣零排放重型貨車,有序開展中重型貨車氫燃料等示范和商業化運營,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研究開展零排放貨車通道試點;鼓勵新增或更新的3噸以下叉車基本實現新能源化等,將為新能源車在貨運、非道路移動機械等領域的研發推廣打開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強污染源監測監控,強化治理設施運維監管,也將為相關設備生產廠商和第三方運維提供機會。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上述負責人表示,重污染應急減排措施落實不到位的,對相關企業依法處罰,并按規定下調績效分級。同時將研究實施降低企業和司機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防治負擔的政策措施。做好分地區、分年度任務分解,嚴格監督考核。研究構建移動源現場快速檢測方法、質控體系,提高執法裝備標準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執法效能。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