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的進口櫻桃基本上是從智利空運,現在為什么海運就能實現?都是因為數字化的功能。”
在22日開幕的2022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上,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小文在談到提升供應鏈效率時表示,數字化的發展讓進口櫻桃的成本變低。
(資料圖片)
他解釋,原來行業沒有改變之前,冷箱是按照不同的產品去設計不同溫度,比如凍肉海鮮類零下28度,水果蔬菜在零下8度,以前只有船員知道冷箱每天的溫度變化,而客戶是不知道的,只是在交貨的時候把溫度記錄盤交給客戶,這樣也會產生很多貨損和爭議。
而在運用了數字化技術后,客戶每天都能看到溫度數據,一有疑問就可以調整,“所以現在櫻桃進來這么多,成本能下來一大截。”
讓漂洋過海的進口櫻桃成本變低只是航運數字化技術運用的一個縮影,當前航運數字化轉型走到深水區,未來應該聚焦哪些發展重點?
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主任徐鵬展在23日下午舉行的2022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數字與智能”專題論壇上說,近20年來,航運業一直在進行著一場影響深遠的數字化轉型。隨著數字化程度的逐步加深,航運業的數字化轉型呈現出幾個特點,包括泛在感知能力不足、缺乏安全可靠的傳輸網絡、航運產業數字化深度不夠、航運數字化體系亟待完善、現代化航運服務生態尚未健全。
例如,航運基礎設施、載運裝備、運輸服務、行業治理等各領域的數字化程度總體較低,尚不具備對全部航運元素進行實時監測和主動感知的能力。航運數字化水平總體不高,限制了船舶調度、港口裝卸、聯程運輸等航運生產效率的進一步提高,也阻礙了航運業針對全球疫情、網絡和數據安全等新型安全問題的主動防控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在他看來,航運數字化轉型應該構建“感、傳、智、用”體系,并從六個方面提出了應對建議。
他說,“感、傳、智、用”體系是航運數字化轉型的“硬件”支撐,是推動航運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根基。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了航運要素精確感知、通信網絡可靠傳輸、航運數據智能處理和航運業務智能應用四方面內容,能夠為航運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數據采集、傳輸、處理、應用等全過程服務,促進航運業與信息技術、航運業與交通運輸、航運業與全社會發生深層次的相互作用。
六個應對措施包括推動數字技術全面應用,搭建泛在融通智聯網絡,打造綜合航運算力中心,深化北斗系統航運應用,建立網絡和數據安全體系,建立航運數字服務產業。
他建議,應該廣泛采用數字傳感、導航定位、對地觀測等技術手段,全面建立“陸、海、空、天”四位一體的航運數字感知“物聯網”,對航運基礎設施、載運裝備、運輸服務、行業治理等各領域元素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的主動感知。
并打造集約高效、開放綠色的航運大數據算力中心,打造面向航運業的“自主、可信、精準”的北斗時空服務體系。發揮北斗系統在航運數字化轉型發展中的戰略性、基礎性和不可替代作用,將自主可控的北斗導航定位、授時服務融入整個“感、傳、智、用”體系。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