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現金牛”的物業板塊,向來是房企手中的優質資產,在行業曙光普照之前,物業再度成為房企變現的重要手段,頻繁被拋售。12月以來,已有5家房企披露了對物業公司股權的出售計劃。
這對于地產公司來說,是行業現狀下的無奈之舉,但業內認為這將成為物業行業的一場機遇。業內普遍認為,隨著股權出售,不少房企將失去對物業公司的控股權,從而增強了物企的獨立性,市場曾廣泛擔憂的為關聯方“輸血”等顧慮也將得到大幅化解。
如今,監管層對地產行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連跌了一年的物業板塊也迎來反彈,申港證券研報顯示,11月份,恒生物業服務及管理指數漲幅超80%,在恒生綜合行業13個板塊中排名第一。
(相關資料圖)
多家房企拋售物業股
年終歲尾是物業板塊被“割愛”的慣常時點。
去年此時,處于滑坡中的世茂股份公告稱,擬將其持有的29家物業管理公司轉讓給世茂服務,交易轉讓價格約為16.54億元,借此回籠資金,用以支持項目開發建設等。不過,歷經一年時間,這筆交易以失敗告終。
12月23日,世茂股份在終止交易的公告中表示,此結果是受房地產行業影響,物業管理業務估值出現大幅下降,致交易無法履行所致,“但是公司保留物業管理業務,將給公司帶來較穩定的經營性現金流,對穩定公司財務狀況,改善公司償債能力等方面帶來積極的作用。”
不過,更多房企的出售計劃則在加速推進,以換取更多真金白銀,而償債是常見的用途。
12月初,雅居樂宣布出售4860萬股雅生活H股,借此將獲得約4.9億港元的資金。這也是今年以來,雅居樂第二次出售物業股,合計套現超8億港元。兩次減持,雅居樂均是為了補充流動資金,增強自身的短期償債能力。
深陷債務危機的德信中國也在近期披露了出售物業板塊意愿,該公司表示,若出售順利,則將拿出部分資金用于支付美元債利息。
相較于在快速減股票持套現,有的房企則在推進更龐大的出售計劃,將此作為推進債務重組的一環。
最早引發關注的是奧園健康的出售。12月初,奧園在公司官方網站發布招標文件,意欲出售奧園健康股本中約2.17億股股份,相當于奧園健康全部已發行股本的29.9%。
股權出售事項完成后,奧園的持股比例降至約25%,新進入的大股東則將成為奧園健康的大股東。奧園方面表示,將借此推進引戰加速,以配合奧園整體債務重組。
12月中旬,為推進境外全面債務管理,旭輝控股也披露了出售物業的消息,其擬通過投標程序出售持有的旭輝永升服務的所有股份,占比約23.26%。
中信證券在一份研報中分析指出,根據旭輝永升服務的股權結構來看,其第一大股東為旭輝控股;第二大股東為林氏家族,持股約20.76%;第三大股東為股權激勵平臺,也由林氏家族持有,持股約8.79%。“一旦買家確定為唯一主體,則旭輝永升服務的第一大股東將發生變化。”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地產公司將物業板塊的控制權讓出,可以增強對潛在投資者的吸引力,后者也將有更大的動力支持物業板塊的長遠發展。
這樣的出售計劃對房企來說大多是無奈之舉。“過去大家都覺得物業不值錢,但現在情況反過來了,物業能提供持續的經營性現金流,雖然是螞蟻肉,但也是實實在在的肉。”有物業板塊出售計劃的房企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
行業將進入獨立發展期
對于物業被出售,市場則抱以較為樂觀的態度。回顧2022年,物業可謂深受地產的拖累,最直觀的體現在物業板塊估值的大幅下挫。
據克而瑞物管統計,2020-2021年上半年,港股物業板塊處于上升通道,板塊總市值曾一度突破萬億港元大關。2021年上半年時,許多物業股的估值集中分布在30-40倍。
此后隨著地產行業債務違約引發的信用風險蔓延,不確定性、擔憂情緒延伸至物管行業,物業股的估值水平大幅回調,并在2022年10月31日跌至歷史最低,物業板塊的PE均值僅為8.4倍。
事實上,世茂服務在上述終止交易的公告中也曾提及,收購協議簽訂之時的估值基礎已經不再適用于現時之市場情況。根據早前世茂股份披露的信息,彼時29家物業公司作價超16億元,靜態PE約為18倍,遠高于當前物業板塊的估值水平。
隨著資本市場熱情的褪去,物企上市的步伐也大大放緩,上市企業和遞表企業數量銳減。據克而瑞物管,截至目前,2022年登陸資本市場的物企共6家,遠低于2020年的17家、2021年的14家;同時,該6家物企從初次交表到成功上市平均歷時294天,較2021年物企上市平均用時延長89天。
同時,過往一直被市場詬病的獨立性問題,如今也在房企接連暴雷的背景下凸顯。恒大物業便是前車之鑒,曾有134億元存款被相關銀行強制執行。據中國恒大披露,基于恒大集團的資金需求,在有關高管的授意安排下,恒大物業曾以存單質押擔保方式,在2020年12月-2021年8月間,通過第三方,分三次向中國恒大提供了這筆資金,用于其運營和償還集團境內外債務。
無獨有偶,2022年7月末,金科股份公告稱向控股股東金科股份提供不超過15億元借款,年化利率為8.6%;后者將為該筆借款提供總價值約27億元的抵押物。受此影響,金科服務股價下挫超37%。摩根大通便表示擔心金科服務能否從母企得到款項歸還。
據中指院統計,港股和A股的物業服務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超過50%的約有40家,控股股東基本上是關聯房地產企業及其附屬企業。“房企作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高,對物業服務企業的經營決策具有絕對的話語權,直接導致物企業品牌缺乏獨立性。”上述機構指出。
由此,房企出售部分乃至全部物業板塊股權,也被市場認為有助于增強物業板塊的獨立性。此外,監管層近期密集發布的刺激政策,在給地產行業帶來改善和支持的同時,也減輕了市場對“調用物業資金救開發”的擔憂,而目前監管層對保交付的強調和支持,也被認為將促進物業公司的在管規模將受益增長。
事實上,近來的港股物業板塊已然開啟了反彈模式。申港證券數據顯示,11月1日-30日,恒生物業服務及管理指數漲幅達81.71%,在恒生綜合行業13個板塊中排名第一;有20家物企漲幅超50%,碧桂園服務漲幅則高達178.72%;但板塊整體估值仍徘徊在14倍左右。
地產的深度調整也將促使物業行業進入獨立發展的新周期。在克而瑞物管看來,未來的物管行業將告別對地產的依賴、規模和業績增速將放緩,毛利增速也將下降,并告別高估值,“物業行業在過往的周期中所強調的‘規模為王’將會變為更加有質量的、更加高質的增長。”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