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3年的鐘聲敲響,嶄新的一年拉開了帷幕。
【資料圖】
回首2022年的中國資本市場,跌宕起伏。三大交易所發布的年終數據顯示:2022年,三大交易所合計424家公司上市,盡管數量不敵2021年,但首發募集資金全面趕超,其中,核準制下IPO發行數量、首發募資規模同比大幅收縮,而同期注冊制新股雖然發行數量減少,但募資總額不減反增。
對于2023年的新股市場,多家機構也作出了展望,總結下來,主要包括四方面:新股發審或將收緊;新股市場融資額將會繼續攀升;新股破發仍將是常態;全面注冊制改革或將適時推進。
主板IPO數量、募資規模大幅收縮
近日,上交所發布的上海市場統計表(2022年)顯示:2022年上交所IPO數量為 154家,同比下降38.15%,IPO募資3589億元,同比下降1.79%。其中,科創板IPO數量為123家,同比下降24.07%,募資金額合計2520億元,同比增長24.22%。
深交所發布的2022年深圳證券市場概況顯示:2022年IPO數量為187家,同比下降19.4%,IPO募資金額2115.18億元,同比增長24.63%。其中,創業板IPO公司148家,同比下降25.63%,IPO募資額1796.36億元,同比增長21.78%。
北交所發布的2022年股票市場統計快報顯示:北交所2022年共83家公司公開發行上市,融資金額163.84億元。
總結來看,三大交易所合計424家公司上市,盡管數量不敵2021年,但首發募集資金達到了5868億元,超過2021年,相當于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募集資金13.9億元。
其中,注冊制下(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計354家,同比減少48家,募資金額合計4480億元,同比增加901億元。
主板(深市主板、滬市主板)上市公司合計70家,同比減少50家,募資金額合計1387億元,同比減少460億元。
顯然,2022年核準制下IPO發行數量、首發募資規模同比都大幅收縮,而同期注冊制新股雖然發行數量減少,但募資總額不減反增。
橫向對比全球證券市場來看,A股IPO首發募資規模依然大幅領先。其中,上交所與深交所領先各環球證券交易所,融資額分別列第一位、第二位。
首發募集資金最高的兩家上市公司為中國移動、中國海油,分別為519.81億元、322.92億元。另外,聯影醫療、海光信息、晶科能源3家公司的首發募集資金也超過了百億。
而超過一半的上市公司首發募資在10億元以下。Wind數據顯示:威博液壓、路斯股份、優機股份、億能電力、中紡標、基康儀器、凱華材料等7家公司的首發募集資金在1億元以下,均為北交所上市企業。
注冊制新股破發成常態
首發價格最高的3只個股分別為萬潤新能、華寶新能、納芯微,首發價格均超過了200元,尤其是萬潤新能,首發價格高達299.88元/股。
首發價格最低的個股為弘業期貨,不到2元。2022年8月5日,弘業期貨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股票發行價格僅為1.86元/股,上市以后,弘業期貨連續收獲了16個一字漲停,創下2022年A股的連板紀錄。截至2022年12月30日,弘業期貨相對發行價上漲了628.49%,成為2022年以來上市后漲幅最大的新股。此外,歐晶科技、鋮昌科技也分別上漲了534.12%、462.73%。
另外,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的最后一個交易日,已實現上市的424只個股中,僅56只個股相對發行價漲幅超1倍,占比僅13%,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223只個股跌破發行價,占比超過一半。
上市首日漲跌幅來看,26只新股上市首日漲幅超1倍,6只個股漲幅超2倍,其中5只為創業板上市公司,1只為科創板公司。快可電子、慧博云通、紐泰格首日漲幅排名前三,分別上漲267.4%、254.9%、221.6%。
破發是2022年新股市場的一個重要關鍵詞,Wind數據顯示:424只新股中121家首日破發,占比28.8%,而2021年新股首日破發比例僅為4%。
首日破發企業均來自注冊制下的新股,其中,科創板49家,破發比例為39.8%,創業板30家,破發比例為20.3%,北交所42家,破發比例為50.6%,是年內破發率最高的板塊,而主板無新股破發。
2023年度新股市場四大展望
對于2023年的新股市場,多家機構也作出了展望,總結下來,主要包括四方面,一今年新股發審或將收緊;二新股市場融資額將會繼續攀升;三新股破發或仍將是常態;四全面注冊制改革或將適時推進。
2022年最后一個月,三大交易所政策頻頻,一方面突出上市委、重組委的審核職能;進一步規范上市委、重組委運行,完善委員“選用管”全鏈條機制;調整委員結構,進一步加強委員管理,充分發揮審核把關作用;另一方面,科創板、創業板進一步強化板塊定位,明確判斷標準,并具化相關要求。
滬深交易所公示的第一屆上市審核委員會、第一屆并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委員候選人名單顯示,具有監管背景的人員占比約九成,且沒有來自中介機構的委員候選人,預示著監管部門將要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在新股上市數量方面,德勤研報預計,2023年中國內地新股市場融資額將會繼續攀升,其中,科創板預計120~140家企業上市,融資額或達3050億~3400億元;創業板預計150~170家企業登陸,融資額或達1850億~2100億元;主板預計60~80只新股上市,融資額約達1100億~1250億元;北交所預計100~120只新股發行,融資額約達200億~240億元。
申萬宏源研報認為,2023年全面注冊制改革或將適時推進,主板融資功能有望進一步提升。
假設2023年主板注冊制改革落地,且預期主板發行規則向創業板看齊。那么,滬深A股預期新股數達310~410只,其中科創板110~150只、創業板130~170只、主板70~90只,詢價新股合計募資額為3980億元~6300億元;而假設2023年全年仍是注冊制和核準制并行,滬深A股預期新股數達300~400只,新股合計募資額為3880億元~6160億元。
另外,申萬宏源認為,隨著注冊制改革的持續深入,新股首發定價的市場化程度持續提升,新股收益與二級市場的共振將更加頻繁,新股收益的不確定性將進一步提升,展望2023年,新股破發或仍將是常態。
畢馬威中國資本市場咨詢組合伙人劉大昌認為,A股IPO市場在2022年繼續展示其韌性,隨著各項刺激經濟增長政策和完善注冊制度措施的出臺,預計A股市場在宏觀經濟環境充滿挑戰的情況下仍將保持活躍。
畢馬威數據顯示:目前A股IPO市場有超過880宗正在處理的上市申請,58%來自科創板和創業板,并分別以高科技和戰略型新興行業及增長型的創新初創企業為重點。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