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2021年公募基金冠軍崔宸龍又“殺回來了”。他旗下的前海開源公用事業股票開年以來收益達到了7.39%,在865只同類基金中位居第10名。
要知道,以光伏和鋰電池作為投資主線的前海開源公用事業,去年一整年該產品虧損達到了26.02%,近6個月虧損幅度也達到12.50%,在同類基金中位居第551名。
(相關資料圖)
盡管去年表現不如人意,但堅持長線投資的崔宸龍還是在開年收到了市場的正向反饋。當然收到開年禮包的不止崔宸龍,通聯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全市場316只新能源主題基金全部取得正收益。但與此同時,在2022年大放異彩的舊能源基金收益表現近期卻遠不及新能源板塊。
舊能源調整,新能源優勢再顯
新能源的這波行情從去年末即開始啟動。從去年12月初至今,全市場總計316只新能源主題基金中,有236只新能源主題基金錄得正向回報。
作為對比同一時間段內以煤炭為首的舊能源基金表現卻相對不佳。全市場總計36只煤炭主題基金中,僅有3只錄得正向收益,中融中證煤炭指數虧損甚至超過了10%。
估值是新舊能源走勢相異的原因之一。東高科技首席策略研究員陳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政策角度思考自2021年碳中和成為國家重要目標以來,新老能源產業的更迭就成為了長期的產業調整方向,而從技術方面,2022年由于全球能源緊張,所以傳統能源都走了一波上升爆發期,目前傳統能源以煤炭為代表的則是上升后的調整段。
2022年申萬煤炭行業指數年內累計上漲10.95%,漲幅在申萬31個行業中位居首位;而此前熱門行業機械設備及醫藥生物,跌幅均在20%以上。不過12月至今煤炭板塊突現調整,跌幅達10.14%,板塊內有超過11只個股跌幅超過了10%。
國泰君安認為,煤炭板塊調整的核心原因來自兩方面,一是全國當前新冠病毒感染人數增加,市場擔憂經濟陣痛;二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提“房住不炒”,市場擔憂需求下降。
方正富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去年三季度市場對冬季動力煤用煤高峰有比較高的期待,而電廠在備煤季已經充分考慮了潛在冷冬的可能性。提前備貨推動煤價三季度淡季不淡。四季度伴隨歐洲天然氣能源危機的階段性證偽,國內煤價也出現了小幅度調整。而澳煤恢復進口以及疫情管控放開推動蒙煤通關的逐步順暢也對供給側產生了情緒影響,因此四季度動力煤股票總體走勢較差。
而與此同時,新能源經過此前一輪調整后估值已具備優勢。陳宇認為現階段新能源品類處在超跌反彈的技術層面。
第一財經注意到,自去年12月以來,多只新能源個股斬獲較大漲幅,比如金晶科技(600586.SH)、東方日升(300118.SZ)和天合光能(688599.SH)股價漲幅分別達到27.77%、19.81%和11.13%。截至1月9日收盤,新能源指數市盈率為20.49倍,處于歷史低位。
新舊能源“蹺蹺板”
不少新能源基金經理在去年三季度就開始加倉該板塊。比如2020年“股基冠軍”、匯豐晉信基金投資總監。陸彬的6只基金三季度加倉幅度在0.3至2.63個百分點。
2021年基金“雙冠王”崔宸龍在管的5只基金中也有2只加倉,其中包括在2021年拿到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收益冠軍的前海開源新經濟基金,這只基金三季度末的規模為112.76億元,股票倉位由二季度末的90.18%,上升至三季度末的92.74%,上升了2.56個百分點。
此外,崔宸龍管理的前海開源新興產業基金,三季度股票倉位大幅上升6.7%,達到93.97%。去年三季報中,崔宸龍重復了他不變的信仰,“整個人類社會目前處于能源革命的重大轉折點上,光伏和鋰電池作為能源革命的生產端和應用端的代表,在此重大歷史機遇面前,具有巨大的成長空間,因此我們堅定看好圍繞人類社會能源革命這一核心主線的投資機遇”。
而鄭澤鴻管理的華夏能源革新,規模170.74億元,三季度股票倉位由92.48%上升至93.80%,增加了1.32個百分點。對此,鄭澤鴻的解釋是,“經歷了三季度的調整,新能源板塊很多公司估值又到了比較有吸引力的位置”。
有“估值吸引力”的新能源是否會沖擊以煤炭為首的舊能源,比如近一年來舊能源和新能源似乎呈現出“蹊蹺板”效應。比如2022年收益較好的基金均“含煤量”較高,但重倉新能源基金去年整體收益表現卻不佳;而近端時間以來新能源行情較好、舊能源收益卻下滑,為何新舊能源會出現這種“蹊蹺板”效應。
方正富邦對第一財經表示,本輪煤炭股的機會并不是需求側推動(疫情期間需求總體是相對偏弱的),而是供給側資本開支不足所導致的階段性缺煤。煤炭價格實際上在2022年漲幅并不大,但是市場認可了煤炭價格可能長期維持在較高位置的邏輯,因此給予了動力煤估值上更大彈性。
“簡單來說,煤炭是看供給的人買的,新能源是給看需求的買的,難免雙方產生分歧。而蹺蹺板應當去關注場內增量資金的問題,當前成交量持續膠著,不僅僅是上游資源類公司,其實金融股,消費白馬,地產等能夠容納資金的板塊啟動,都會對其他板塊產生蹺蹺板效應。”方正富邦稱。
陳宇恒則認為能源替代使得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但“蹺蹺板”效應并不是長期一直存在的,比如2022年的二三季度當中,由于全球能源緊張,新老能源都緊缺,所以也一度出現過新老能源齊漲的情況。
在具體配置層面,陳宇恒認為不要厚此薄彼,二者在未來的配置方向上都會有一席之地,要結合時機、周期位置來看待,調整下來到低位都會受到市場資金關注,都是很好的配置方向。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