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資本市場“震蕩”和“波動”無疑是兩大關鍵詞,2023年的資本市場又會有何變化?將有哪些投資機會?作為重要的機構投資者,近日多家保險資管均對2023年市場走向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綜合他們的看法,“復蘇”將成為2023年的主要關鍵詞,疫情快速達峰之后,2023年股票市場整體收益率會明顯高于2022年,而債券市場2023年利率可能繼續呈現整體震蕩走勢。
經濟復蘇下,股票市場收益率或明顯上升
(相關資料圖)
“2022年市場大幅調整的背后,既有外部黑天鵝事件帶來的負面沖擊,更是內部宏觀不確定性在資本市場的映射。但是,展望2023年,內部和外部環境均可能發生積極變化,股票市場有望逐步走出熊市。”平安資管在其2023年投資展望報告中表示。
險資普遍認為,沖擊中長期增長信心的諸多不確定性正在緩釋,特別是防疫和地產兩個尾部風險已經釋放,預計2023年經濟增長節奏有望逐季回升。在確定的復蘇邏輯下,上市公司在2023年將進入盈利向上空間,從而帶動估值上升。
泰康資產股票投資執行總監張爍在投資策略會上展望權益市場時表示,2023年宏觀經濟梯次復蘇,地產和經濟前景樂觀、復蘇邏輯堅韌,新興產業休整再出發。目前,復蘇邏輯仍在初期,樂觀預期下有望不斷深化且持續期有望超過2年。
“2023年市場整體收益率會明顯高于2022年。”在平安資管對于2023年大類資產配置的觀點中,A股和港股都會成為“超配”的資產對象。
平安資管分析稱,A股市場盡管11月以來已有一定程度反彈,但目前股票市場整體仍然處于略偏低估狀態,存在一定的估值修復空間。節奏上,未來2個季度仍處于盈利下行周期,信用環境趨穩將主要帶來市場的結構性機會;而進入2023年下半年,估值和盈利有望形成向上共振,市場可能迎來更大行情。
而國壽安保基金對于春季行情已頗為看好。其認為,疫情達峰后帶來穩增長窗口,各地消費復蘇和復工復產顯著提振經濟預期,疊加貨幣政策寬松基調不變,市場春季行情具備上行基礎。
在港股市場,11月以來市場情緒已有改善,估值也從前期極端水平向上修復,但相對A股折價依然顯著。“對于2023年的港股市場,可以相對樂觀,前期持續壓制港股市場的邏輯已經出現明顯改善:一方面是國內防疫政策的大幅優化和地產融資政策的放開,帶來對2023年經濟基本面恢復的信心;另一方面是伴隨美國通脹數據的改善,美聯儲貨幣政策態度趨緩構成港股流動性環境的企穩。”平安資管表示。
有哪些投資機會?
在復蘇預期下,有哪些具體的行業是險資較為看好的呢?
泰康資管認為,部分傳統行業(互聯網、地產、部分消費)在多重沖擊下行業出清內部增效效果良好,一旦需求復蘇,可能出現較大的財務彈性。新興產業盡管短期市場擔心供給端擴產幅度大導致供過于求,但行業估值已經有所收縮,展望未來行業增速仍然很高,隨著供給沖擊消化后,仍有望獲取良好收益。
消費、地產等行業也囊括在了平安資管給出了疫后經濟復蘇帶來的三大投資方向之中。具體說來,平安資管認為,首先疫情達峰回落后,2023年圍繞消費場景恢復、廣義消費品等多個維度的泛消費板塊將迎來“困境反轉”的契機;其次,房地產經歷了融資端政策超預期放松、需求端政策局部打開的過程,從銷售端來看,政策效果還不顯著。伴隨保交樓、救主體政策推進和需求端政策配合,2023年地產鏈整體有望受益于銷售數據的企穩;另外,兼顧安全與發展將是未來一段時期經濟建設和市場投資的重要線索,圍繞安全/自主可控/國產替代相關邏輯,未來幾年可能涌現出一批政策支持引發趨勢性改善的行業,主要集中在半導體、計算機、軍工、機械、新能源、醫藥、農業等領域。
國壽安保基金則稱,從行業配置看,經濟周期將由衰退后期向復蘇前期演進,行業配置風格沿著逆周期向順周期切換,大盤價值風格或將繼續占優,但市場預期波動過程中,或存在階段性高低切換并對風格產生擾動。
債券市場利率將成震蕩走勢
“2023年利率可能呈現震蕩走勢,中樞小幅上移,即非單邊牛市,也非單邊熊市,節奏和結構更為重要。”對于2023年的債券市場,平安資管如是認為,并給出了各個季度的利率走勢預測。平安資管認為,節奏上2023年初應關注超調修復機會;3-6月疫后經濟活動逐漸恢復,利率上行壓力更大;三季度則可能面臨經濟補償性恢復短期見頂疊加海外衰退沖擊,帶來年內最重要的一波利率下行機會;四季度之后宜更關注通脹上行風險,利率或再度走高。
在細分債券品種上,泰康資產固定收益投資執行總監張明分享稱,利率債需要關注風險,但預計整體風險小于2017年;信用債當下調整已經過半,適度控制久期可以在不確定的市場中獲取上漲收益。應對未來經濟周期向上、貨幣市場利率向政策利率回歸、微觀經濟結構相對脆弱的市場環境,張明建議低風險偏好可選擇2年期左右債券組合久期,杠桿適當,總體保持防御;中高風險偏好可選擇3—4年期中等組合久期,維持適度杠桿,增配順經濟周期類權益倉位對沖債券久期風險。
而在信用風險方面,險資則認為2023年將呈現下降的趨勢,但會有所分化。
“超預期的違約沖擊發生概率較低,預計未來一年信用債邊際違約率有所下降。”平安資管認為,當前信用瑕疵明顯的大型主體風險已暴露得較為充分,陸續發生了實質性違約。考慮國企債務管控強,國企和城投的債券償付仍有保障,預計不會出現大面積違約,未來1年內信用債違約率有所下降。但另一方面,弱資質主體的違約料將持續暴露,持續分化將是信用風險演繹的主邏輯:弱城投以及基本面差、債務壓力重的民企,會承受更大的再融資壓力,個體風險事件可能會對同類型企業或金融機構造成風險傳染,中低等級信用利差居高不下也在印證這種分化。
來源:平安資管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fyuntv.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